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陕西研学旅行之所见所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国良

  2019年暑假,我到陕西进行了一次深度研学旅行,研学路线是古城西安—壶口瀑布—革命圣地延安—华山。七天的旅行使我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可谓受益匪浅。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我对所见所闻有一些困惑,也希望从地理的视角进行探根溯源。
  1.西安为什么那么热
  到西安咸阳机场,一股热浪扑面袭来,之前看过天气预报,那几天均温都在35℃~40℃左右,对于生活在海滨城市的我来说,真的感到不适应,那么西安为什么夏季气温如此高?从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图略),陕西全省只有西安所在关中盆地,成为全省夏季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这是明显的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原来这和西安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西安位于内陆地区地势低平的关中盆地,西北是黄土高原,南部是高大的秦岭山脉,虽然不是完全封闭,但还是具有盆地的聚热属性。夏季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上层高热气流压缩沉降,热气流堆积在城市上空久久不散,造成城市高烧不退,受副高的影响降雨稀少,这是西安高温的主要原因;另外,西安作为西部地区特大型城市,工业发达,人口众多,城市硬覆盖面积广,建筑面积密度大,植被覆盖率低,形成了热岛效应,热量就更难消散,从而加剧了西安的高温和炎热。
  2.我国很多朝代选择在西安建都的地理原因
  之所以选择到陕西进行研学旅行,主要是此地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深深吸引了我。当站在黄帝陵祭祀大典殿前时,我为身为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当站在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前,我的心灵被恢弘的场景深深震撼;当站在高高的西安古城墙上,远眺城外的万家灯火时,我被古人的勤劳和智慧深深折服。看到骊山脚下的贵妃池,感受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盛世,也明白了唐由盛到衰的历史原因。
  西安是我国的著名古都,历史上许多朝代选择在此建都的地理原因是什么?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农耕社会,中原地区由于地形平坦,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从而成为我国历史和文化的兴盛之地。西安就位于中原地区的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八水绕城,西北、东部、南部三面环山,通过关隘北通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西北依托河西走廊外联丝绸之路,可以与中亚、西亚甚至欧洲联系。西南就是富庶的四川盆地,东部是黄淮平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正是凭借地势险要而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成为秦、汉、唐等众多朝代开疆拓土、建基立业的根本。从陕西的地形轮廓图中可以看出(图略),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陕西省,只有中部的关中盆地形成了地势低平的平原,其他地区都是地势崎岖的高原和山地,从地质成因来看,关中盆地是一个大地堑,由于断层而地层下限,河流冲击形成平原;位于西安南部,号称“天下第一险”的华山,则是典型的断块山。正是地质作用的机缘巧合成就了富饶的关中平原,也成就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3.西安的饮食文化为什么丰富多样
  陕西研学行期间,感受最明显的就是西安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小吃种类繁多。作为西安的小吃代表:永兴坊、回民街和大唐美食一条街是令游客流连忘返的地方。作为“美食达人”的我,品尝了西安的凉皮、裤带面、潼关肉夹馍等。总的来说,西安的饮食还是以面食为主,据说西安的面食种类不下几百种,这和关中平原产麦有很大的关系。少数民族——回族的饮食则以牛羊肉为主,这就形成了以羊肉和面食混合而成的有关中特色的羊肉泡馍。西安的饮食特色以酸辣咸为主要特征。西安的饮食多样性也和厚重的历史分不开,西安作为古都,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一千多年的建都史,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必然带动饮食文化的繁荣,如中国最早的国宴“周八珍”、烹饪界公认的厨祖伊尹都来自关中地区,可以不含糊地说,陕西菜就是我国八大菜系之根、之母。西安的饮食文化多样性,也和西安的包容性有很大关系,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外交流的圣地,特别是有“盛世大唐”著称的唐朝,使得西安成为世界各地饮食的汇聚地。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改善
  在去往壶口瀑布和延安的高速路上,映入眼帘的是黄土高原上崎岖的塬、梁、峁地貌,我印象中的黄土高原地表是光秃秃的、沟壑纵横的、风沙漫天的,而我看到的却是绿树满山。有人居住的地方,窑洞都被废弃了,取而代之的是砖瓦房。很诧异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我明显能够感受到这些地区人民生活的富裕和环境的改善有着某种联系。以前看到黄河水变清的报道,不甚理解。当看到眼前的景象时,突然间理解了,释然了。我想,几千年前我们的始祖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时候,应该就是这个样子,那时的植被应该比现在还茂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应该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变化最美的期待。查资料得知,延安市的森林覆盖率在2017年已經达到了81.3%,如果黄土高原地区都能像延安这样,不断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那么本区的生态环境会大大的改观,人们会更加安居乐业,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得到改善。这也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进行整体规划,全面调控。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使我体会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任何一种地理现象都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只有探根溯源才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45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