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浙江高考地理试题变化特点与备考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金开任 叶文媛

  摘  要: 浙江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中“新”高考方案的修订变化备受社会关注。深入分析新高考方案给命题带来的变化,能为科学有效备考提供参考。文章以新方案修订实施后首考试题作为研究切入点,剖析新高考地理试题的“变”以及如何应“变”,以期进一步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考试题;变化;策略
  2018年5月,浙江省教育厅对2014年出台的《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方案自2017年秋季对新入学的高中学生开始施行,一年分1月和6月两次考试(原10月和4月),并实行分卷考试。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是高考方案修订变化后的首次考试。“新”“老”高考试题有何共同点?试题有何新变化?如何应变?基于现实的问题与困惑,笔者对浙江省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比较,剖析试题的变化规律与特点,为区域高考备考提出几点可行建议。
  一、稳中有“变”
  从试卷结构方面看,与之前的高考方案相比,二者在试卷结构方面存在众多相似之处,试题总体稳中有“变”。从考试目标落实上看,新老方案都兼顾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认知层次,做到知识结构和考核能力层次上的平衡。
  从考点的分布来看,二者都涵盖必修三个模块和选修两个模块,考查内容和分值相对稳定。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和选修Ⅵ“环境保护”模块,在2019年4月试题中分值分别为4分和5分,在2020年1月试题中分值都是4分。必修地理突出主干知识考查,如地表形态、大气热力状况、天气系统、气候、水循环等都是高频考点,其中必修Ⅰ第二章考点多、分值最大,2019年4月和2020年1月试题中相关考点分值分别为19分和28分。
  从题型角度看,风格一致。选择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都兼顾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兼顧必修地理和选修地理,兼顾中国区域和世界区域地理。命题素材选择多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非选择题以某一区域为背景,辅以表格、图片、文字等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次主题式命题,强调学科能力,突出核心素养。
  总体来看,地理试题都很好地体现了能力立意、立足区域、图文并茂、揭示内涵等特点,但在具体试题题型、分值与考查知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异(表1)。二、何处生“变”
  1.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在“变”
  结合表1和表2可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结构和分值都有变化。“新”高考选择题由选择题Ⅰ和选择题Ⅱ两部分组成,选择题Ⅰ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选择题Ⅱ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选择题总分55分,比“老”选考选择题多5分,选择题中数字序号组合型选择题由“老”选考的5题增至10题,占全部选择题的40%。非选择题中删去了“加试题”,填空题由原来的两道题减少为一道题,问答题增多一道题。选择题Ⅰ部分的试题,关注教材中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难度与“老”选考中“必考”试题接近。选择题Ⅱ部分的试题难度大,注重考查知识迁移运用能力,能力考核要求指向综合应用认知层次。 非选择题部分,注重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其难度系数比“老”选考加试题稍高。总的来说,“新”高考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都控制良好,试卷对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进一步提升。
  2. 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在“变”
  “新”“老”选考考试说明,在考查内容、考核要求、考核能力上有较大的调整(表3)。“新”选考试题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城市区位因素分析、交通区位因素分析等考点分值明显增加。另外,地球运动部分相关试题,在“老”选考中安排在非选择加试题中考查,“新”选考试题安排在选择题Ⅰ中考查。分析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发现,试题考查教材内容分布呈现动态浮动,试题难度因生而异,非选择题中28题和29题设问角度、深度等特点发生较大变化。如试题设问角度出现了“大切口”—“小切口”—“微切口”的变化,设问要求也出现从“浅分析”走向“深分析”的变化。总体来说,“新”修订的方案,实现了学业水平考试卷和选考试卷的分离,在一定程度上,给新选考命题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更加精细全面,对思维能力水平的考查也更精准到位。
  三、如何应“变”
  1. 备考求“精”:关注考试内容变化
  只有精确明晰考试的范围和难度要求,才能在选考中准确把握考点,才能做到精炼、精准备考。在《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说明(2018年版)》(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中把考核要求划分为识记(a)、理解(b)、简单应用(c)、综合应用(d)四个认知层次。不同认知层次对知识点掌握程度要求不同。备考复习中,不能出现知识点的遗漏,也不要随意拓展识记、理解等考点的深度与广度。备考中教师要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对两个版本的考试说明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所有教学内容的考试要求变化情况,明确每一个知识点的考试要求变化,并逐条复习落实。例如,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部分,考试要求就发生了很大变化(表4)。
  精确剖析考试内容,精准实施备考策略,可提高地理高考备考的有效性。例如,湘教版必修Ⅱ第一章第四节“地域文化和人口”内容,考试中已不做要求;而诸如表4中考试要求变化部分,备考中要予以特别关注,并调整该知识内容复习计划和策略。如表4中“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内容由b级提升到c级,教学中可分层次、分步骤展开复习备考,其主要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2.备考求“深”:关注考试评价变化
  根据国家发展所需人才的特质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考评价体系确立了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高考强调融会贯通、学以致用[3]。高考评价体系提出地理考试增强的综合性,不仅是知识内容的综合,更是各种地理能力、要素的综合,要求考生立足考点之间、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多角度观察、思考,综合认识与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4]。“新”高考试卷选择题Ⅱ部分试题和非选择题最后两题中的海陆间气温差异原理分析、河流对城市影响、皖江城市带、鄱阳湖城市群发展等试题,选取真实情境,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关注现代科技发展。注重问题探究、突显能力立意,考查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高考试题既有基础性又兼具选拔性功能,故部分试题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深度要求高。在高考备考中,特别关注新考试说明中 d级(综合应用)要求的知识点,加强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对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学会知识迁移,实现学以致用。如高中地理必修Ⅰ的d级要求有八个知识点(表5)。   高考备考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提高高考复习的有效性,师生要追求深度备考,深入研究高考命题方式及设问角度,从不同维度和层次预设和实现学习目标,把握核心知识结构,重组教材内容,科学探究知识间联系,深度加工学科知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5]。如针对表5中“地球表面形态”的多个d级考点,可设计微专题展开教学(图2)。
  3.备考求“新”:关注课标命题建议
  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使用,会给命题带来新的变化。《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为深化地理考试内容改革、完善考试评价形式指明了新方向。“课标”在“考试命题建议”部分指出,构建能够科学测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的框架,要从测试内容、具体任务、试题情境三方面考虑测试的具体设计。测试内容方面,要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的结构性和关联性,避免从孤立、过细的知识点角度选择测试内容,确定具体任务时要突出地理思想方法考查和探究技能的运用。高度重视情境创设,把具体任务尽可能放在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中[6]。 问题情境作为考查载体,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考查要求与“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考查内容有机融合,最终实现对考生素质的综合评价[7]。
  高考改革与时俱进,高考试题也会不断推陈出新。高考地理试题通过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促进考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提高[8]。如“新”高考区域问题分析类试题从两题增加到四题,分值从30分增加到45分,这就需要考生能以区域为载体,结合地理新情境、新材料,运用系统地理原理来分析思考特定区域中自然地理现象和社会发展问题的发生和发展,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微专题,注重区域主题教学[9]。如在学习“季风”时,把东亚、南亚、澳大利亚西北、几内亚湾北岸、索马里半岛等区域地理进行整合,融合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核心素养,构建一个新的知识专题,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善于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得出新结论,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季风”微专题探究设计如图3所示。
  2020年1月选考虽过,但研究选考试题发现,“变”是不变的主旋律。为了提高备考的有效性,教师要不断学习“课标”,理解地理考试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和考查载体等内容,善于总结试题特点与规律,重视问题式教学,合理开展微专题复习,重视学生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
  *通讯作者:金开任
  参考文献:
  [1] 葛为民.地理[J].浙江考试,2015(02):63-72.
  [2]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说明[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2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 史辰羲.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中国考试,2019(12):65-68.
  [5] 焦孟娟,荆延德.高中地理深度教学新思考[J].地理教育,2020(03):4-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7] 李勇,赵静宇,史辰羲.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J].中国考试,2019(12):7-12.
  [8] 楊学为.高考政策与命题解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9] 汤国荣.基于主题探究的区域地理教学策略[J].地理教学,2014(08):20-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48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