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毕业论文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霞

  [摘 要] 毕业设计是工程类本科生培养过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针对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依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从毕业设计选题模式、时间安排、指导教师、评价体系和规则制度等方面探讨了毕业设计改革的一些思路,以促进工程类毕业设计培养质量的提高及培养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 专业认证;毕业设计;评价体系
   一、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根据《华盛顿协议》制定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毕业设计提出明确要求:毕业设计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和考核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1]。
  近年来,本科毕业设计较多还是沿用传统的模式,其培养质量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王振华等提出:应基于OBE理念对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即以满足社会需求来作为毕业设计的培养目标,而不是为了做毕业设计而设计[2]。该观念为我们在进行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来重新配置并优化毕业设计各个环节,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毕业设计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时间受挤压。大学期间,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在此期间,部分同学要进行研究生复试,部分同学仍在找工作,没有时间认真投入地完成毕业设计。同时,指导教师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指导学生方面花费的精力也有限。
  2.选题与学生培养的需求是否一致的问题。创建的毕业设计课题,一般是来自于教师个人的科研积累或研究项目,选题模式基本为“导师命题—学生选题”的模式。本专业的毕业要求是什么,毕业设计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和对应关系如何,大部分教师在制定选题认识不清晰,跟学生培养目标的需求是否一致没有严格审核。
  3.质量监控保障及评价机制。健全的规则制度是确保毕业设计质量的有力保障。目前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的开题情况、文献查阅、论文完成情况等环节都依赖于老师或课题组的安排,没有一个较有效的约束机制来确保各个环节的时效性及完成质量。在进行质量评价时,以答辩为主的传统模式比较单一、片面,难以满足工程认证学生培养要求。
  三、几点思考
  在工程教育背景下,探索和思考毕业设计的组织方式,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角度来审视并优化毕业设计环节,强化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的锻炼,成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学生的工程素养、知识以及能力的必由之路[3]。
  1.重构毕业设计选题模式。专业认证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要设置的题目既要具有工程性、實践性和创新性,又能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在创建选题阶段,通过组织课题组宣讲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师的科研方向,并鼓励学生主动和老师沟通后共同制定选题,或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对教师给出的选题进行调整,使选题既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又能满足学生的专业兴趣及就业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2.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调整毕业设计时间安排。高校工程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偏差,校外生产实践则是学以致用的重要一环。学校和企业共建优良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学生形成基于解决实践问题的创新思维。同时,也可以将生产实习基地的实践内容和毕业设计紧密地结合起来。
  第六学期末,学生在企业完成生产实习,这个阶段会对本专业及行业前景形成较深刻的认识,理解并能够承担的相应工程和社会责任。将毕业设计的选题时间从第七学期末调整到第七学期初,学生可依据生产实习期间了解社会、接触生产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特点及专业爱好,选择与毕业后想要从事的技术工作岗位相关的选题开展毕业设计。确定题目后,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广泛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研究、设计的方向,为逐步进入到毕业设计的执行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师与企业专家双导师制。所谓“双导师”制,指校内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任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共同来指导毕业设计,学生可享有两位导师不同的教学特点而带来的创新性效果。毕业设计阶段采用双导师制,选题的拟定以及项目实践过程由校内外导师共同探讨决定,学生能直接参与到工程项目中去,做到“真题真做”[4]。企业的导师一般和教师有科研合作或直接来自学生开展生产实习的企业,和校内导师保持畅通良好的沟通。学生在开展毕业设计期间,一部分工作需要在企业完成,特别适合于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实施双导师制,既可以提高高校毕业设计质量,又能使学生接触到企业文化与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就业率,同时还能帮助企业了解和选择合适的人才。
  4.合理构建毕业设计考核评价体系。毕业设计的评价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设计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中力求多人员参与,多层次、多维度地开展评价工作。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需求,参评人员需要有指导老师和答辩小组,答辩小组应由校内指导教师、企业专家共同参与评价。
  在毕业设计考核评价过程中,毕业设计成绩按平时成绩、答辩成绩、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三部分构成,不同的参评人员在考核过程中侧重点不同,对毕业设计进行全方位的考核。指导老师主要从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的表现及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侧重对学生调研论证、外文翻译、论文撰写质量、学习态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创新方面进行评价;企业指导教师主要侧重于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方面进行评价;答辩小组侧重于从学生答辩情况、回答问题情况、论文撰写规范以及学术水平方面进行评价。
  5.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监控机制和反馈机制。学校毕业设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毕业设计教学有序、高效运作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保障。首先,依据学校关于毕业设计的规则制度,制定合理明晰的工作流程;其次,建立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确定时间节点并按照专业认证的要求严格审核每一个环节的达成度;最后,加强对毕业设计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和反馈机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持续改进。
  四、结语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针对该环节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因此,有必要以这些要求为基本导向,积极探索毕业设计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优化并规范毕业设计流程,针对该认证标准的要求及其核心理念提出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促进工程教育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卫军,李贯峰,王海荣,陈旭.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改革[J].农业网络信息,2017(2):95-98.
  [2]王振华.基于OBE理念的本科生毕业设计改革思考——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7(3):69-70.
  [3]高原,王土央.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模式[J].科技视界,2013(30):45.
  [4]束洪春.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双导师制”理论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8(23):188-1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6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