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改以来团队建设涉及四大方面问题争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梁雪莲 唐辉武 王丽敏 周玲燕 张雅君 梁佳勇

  [摘 要] 从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了10余年来高校团队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现代社会发展对团队建设的新要求,探讨了团队建设的核心,以及科研与教学等方面存在的争论,以期教学团队建设确实能促进教师个体间的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形成巨大合力,促进学科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創新型人才的培养,肩负起国家及社会赋予高校人才培养的大任。
  [关键词] 教学团队;普遍问题;核心问题;新要求
  [基金项目] 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分子生物学课程群教学团队”(KA17050KK);校级质量工程项目“跨学科、产学研模式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复合型人才”(KA17050FF);“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KA190573928);“细胞工程精品资源共享课”(KA1805872)
  [作者简介] 梁雪莲(1969—),女,山西文水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作物抗逆性基因转化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1-0067-03    [收稿日期] 2020-02-10
   2007年1月,教育部全面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其中关键的一环为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是指为满足专业、课程群组的建设需要,以技能互补又能相互沟通、相互协作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改革为途径,以专业建设和系列课程为平台,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组成的教学业务组合[1]。
  一、目前团队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几类问题
  1.教学团队凝聚力不足问题。高校教师工作具有很强的分散性和独立性。这种“单兵作战”“松散式管理”影响了教师参与教学团队的积极性,削弱了教学团队凝聚力[2]。不少高等院校对申报国家级或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具有很高的积极性,但对团队成员的合作考虑缺乏,多为临时拼凑,项目获批后没有开展实质性建设工作。另外,教师有课来校,没有课就在家或外出兼职,缺少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协作意识不强,形不成合力,创新能力弱。好的团队应该创新教学团队的工作方式,带头人要科学、合理、开放、高效的安排教学团队的工作[3]。积极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研,通过互动合作、教改驱动、学生驱动、责任驱动等方法,增强团队发展后劲。
  2.政策与制度缺失问题。高校以“质量工程”开展工作,但在学校层面未明确教学团队管理机构,未建立相应的管理督导制度,教学团队几乎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2]。教学团队的建立不是一个小团队的实施与运行,它是对高校教学资源配置的重组与优化,是一种理念更先进、教学方法更科学、高校的综合性系统工程[4];因此,制度创新一定要到位,包括学术领头人管理体制、日常工作管理体制、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运用关键绩效指标对教学团队进行绩效考核[5],强化教学团队建设的保障机制。高校教学团队的管理只有实现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才能从根本上建设完善与稳定的教学团队,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6]。
  3.教学团队认知偏差问题。优秀教师的成长是艰苦而漫长的,需要青年教师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和资深教师的传帮带,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现实中,一些教师得过且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另一些教师则急功近利耐不住寂寞[7]。团队成员对教学团队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重视,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如互不相容的人际冲突;依存关系不清的认识冲突;不同的目标导向冲突;学术研究和日常交往中的心理冲突[8]等。任何矛盾的存在都影响到团队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要加强文化建设,构建团结共融的前景目标和积极营造互信互动的团队协作文化,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融洽的发展氛围,在合作中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团体成员的凝聚力与归属感[4]。
  4.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单一、缺乏活力,未有效实现优势互补。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单一我国大多数高校的通病。目前高校在团队成员的结构上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未能形成良好的年龄梯度,行业背景十分单一,师资自给率高和出国留学比例低等,造成高校学术氛围沉闷,严重制约了教师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7]。教学团队的完善与建设需要团队成员各方面素质互补,减少各方面短板,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9]。
  二、现代社会发展大背景对团队建设提出新要求
  1.人才需求决定人才供给。供给侧改革是国家的新举措,高校人才供给侧改革最终是对人改革,靠人落实。新形势下,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确定目标、努力学习[10];需要老师了解社会发展各方面状况,对各类社会人才需求有敏锐的洞察力。这里的教师不是教师个体而是教师团队。“术业有专攻”,教师个体终其一生都不能达到了解社会发展各方面人才需求。
  2.以应用型为目标的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目前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大势所趋下地方性越来越多本科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6]。团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让专业培养和课程教育更加专业,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以团队的优势使每个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主要是专业核心实力得到强化,每个课程模块的应用教育水平得到提升,工作重心调整为以知识的应用型为目标革新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创新性为目标突破教学模式。
  3.现代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五化”并进。翻转课堂、MOOC等现代教学模式首先挑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权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11]。在实践中,老师要作为总导演,按照课程知识的渐进要求,预先设计好学生学习的进程,适时安排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完成不同阶段的细化教学目标,最后达成总体目标。现代教学方式还挑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1]。随着科学技术和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风格带有显著的信息化时代特点。多样发达的信息化翻转平台和学习工具,需要团队成员对MOOC新模式有高度的认同感和知晓度,需要团队成员构成的多学科性,需要团队成员的跨时空性,需要团队教学方式做到数字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和智能化“五化”并进[12],而同时教学团队信息资源体系则需要一体化建设。   三、团队建设的核心
  1.团队建设核心包括团队建设目标、团队建设制度、绩效评价体系和教学方法。教学团队的完善与建设主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共同的、明确的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目标人才[13],这也是地方高校各方面工作的核心[9]。团队建设一定要完善团队管理相关制度,包括选拔教学团队负责人制度[14];构建规模适宜、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有效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5];建设知识共享型的团队文化制度;学校层面针对教学团队在建设、考评、管理等方面的管理部门和管理、督导制度[15]。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推动工作的指挥棒和动力源[14],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应紧紧围绕教学团队的目标与业绩,立足于学校实际及人才培养的定位来设计,包括评价内容、方法、环节、导向等方面[5]。目前比较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7个一级指标包括:①团队建设目标与规划(建设目标、工作规划);②团队组成(团队成员结构、团队成员教学任务、骨干成员科研能力、团队素质);③团队带头人(带头人职称、带头人教学质量与任务、带头人教学研究与科学程度、带头人与企业合作密切程度、支持青年教师培养);④教学工作(团队骨干成员教学质量、团队其他成员教学质量);⑤教学条件(教学经费支持、教学设施建设);⑥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教材使用);⑦社会服务(培训工作、校企业合作、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2.教学方法论是团队建设的关键核心。无论团队建设的哪个方面均要落实到合理有效的方法上,只有方法对了,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水平才能提高。综合我国多所本科院校的成功经验,围绕课程或课程群,以深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基础进行教学团队建设,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16]。此外,还要实现教学团队资源优化,通过研讨产生创新性知识,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以及强化教材建设,坚持教材内容的新颖性、实用性,使用效果好的精品教材等。方法论是团队建设的核心所在,必须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团队成员要主动参与教学改革与创新,要从观念更新入手,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重视实验和实践性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成员应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研究为主线,以集体备课、教学沙龙、名师工作坊、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教育活动为载体,指导、帮助团队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16]。
  四、科研教学孰轻孰重的争论
  考核评价制度不合理,重科研、轻教学,是导致教学团队建设不力的主要原因[3]。高校是进行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当前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中,科研成果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也是决定教师考评结果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相反,教学效果的好坏,对教师的考评则没有直接的影响。在“科研兴校”的前提下,学校与教师的工作重点大多落在科研工作上,而教研项目对于教师则可有可无,甚至承担教研项目也是科研主导模式下的完成执行,由此导致教师缺少教学热情,极大影响了高校整体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是说科研强校不好或不对,而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需要不同的团队建设机制。例如理工科比较适用科研主导,但文科特别语言类高校更适合教研主导,这也是目前教学团队多属于理工科專业的主要原因。在当前以本为本理念指导下,高校逐渐回归了教学本质,也给了科研不突出的老师发挥教学优势的机会,鼓励大家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以教研促教学,同时以科研反哺教学。目前已形成教研科研双发展观念,强调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的转化。团队应注重教学研究对教学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鼓励引导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改项目,并将教研项目按不同等级用于教师的年终绩效奖励和职称评审制度中,且保证教研与科研奖励等次相同,职称评审权重相同。例如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8年的职称评审中,将教研项目与科研项目同等看待,并且要求教学型教授必须有省级以上教研课题,调动了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的热情,质量工程项目的评选可以优中选优,极大地提升了学校教学团队的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谭佐军,肖湘平.MOOC时代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策略[J].江苏高教,2015(1):74-75+78.
  [2]赵超,姚立健,倪益华.创客时代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J].鄂州大学学报,2016,23(5):79-80+86.
  [3]巴哈尔·木沙.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相关探究[J].时代教育,2015(10):149.
  [4]高建芳.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以教师教育教学发展为视角[J].知识经济,2016(18):179-180.
  [5]刘太萍.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绩效考核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93-96.
  [6]张程博.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17-118.
  [7]桑永杰,高明生,周天生,雪莉,张淑娟,方尔正.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7):113-115.
  [8]张宏婧,林周周,张雅青.基于谢里夫实验的高校教学团队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3):49-51.
  [9]张瑜,黄健.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5):142-143.
  [10]杨海飞,吴彤.供给侧视域下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南方论刊,2017(2):93-96.
  [11]龚素英.MOOC背景下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5(4):87-91.
  [12]宋君,郑蓉芳.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价值包容与实现途径[J].改革与开放,2017(7):115-116.
  [13]王婉玲,周波.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研究[J].知富时代,2015(11):346-347.
  [14]钱小华.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10):4-5.
  [15]吕吉,吕武.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现状调查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6,18(1):126-129.
  [16]朱珠,唐农,莫雪妮,彭荣翠,唐梅文.以提高青年教室教育教学水平为核心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培训,2016(2):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861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