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玉芬
[摘 要]兴趣可以推动人开动脑筋去学习、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新能力。培养小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教师要从多方面进行探究,既要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又要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以趣设题,多与学生交流,积极鼓励学生提问,大胆尝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愿望和学习兴趣的情景,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融的课堂气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发兴趣;教学氛围;竞争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知识,思考问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非先天有之,而要靠后天的引导、激发。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机,在学习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是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又常使学生难于理解,甚至望而却步。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密切联系实际,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唤起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如果上课时教师扳着脸,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学生的思维也会受阻,对学习厌烦,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课堂上面带微笑,运用面部表情、眼神、姿势等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鼓励、肯定和赞许。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对某一问题展开争论,并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有时学生说的不正确,也认真倾听,不讽刺挖苦,尤其对弱势群体更要倾注满腔关怀,为他们提供更多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要及时表扬,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树立学习信心。
1.导入新课要新奇有趣
上课的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兴趣盎然,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例如,在学习“比例尺”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会看地图吗?我们祖国的面积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如果我们在画纸上画中国地图,能按原面积画出来吗?我们有谁能够造出这么大的一张纸呢?(学生发出笑声)好吧,就算能找到那么大的一张纸,地图也画出来了,人们又怎么看呢?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把实际面积按倍数缩小画出来才行。当然,画地图的时候,也不能按各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画出地图,要把地面上的实际距离缩小若干倍以后,再画在地图上,使图上各点之间的距离和地面上相应的实际距离的比有一个确定的比值,这个比值有个名字,叫做‘比例尺’!”(板书课题)。这样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可以从生活中感觉到和想象到的事实过程,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2.要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他们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例如,我在教学算式2-4/5时,举了一个生活实例:“妈妈给小玲2元钱(每张1元)去买自动笔,每支需付0.8元,问小玲买一支应怎样给售货员付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得出:小玲拿一张1元币给售货员,售货员找给0.2元,手中还有1.2元。我又问:“那你为什么不把2元钱都给售货员呢?”学生说:“買一支只要0.8元,付给售货员1元钱已足够,如果都给售货员,另外的1元钱售货员仍旧要还给我的。”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接着出示例题2-4/5,要求学生用刚才买自动笔付钱的办法计算这道题目,学生很快地发现只要在2中拿出1来化成5/5,问题就迎刃而解。所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把问题化抽象为具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觉得数学并不枯燥乏味,它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
二、设置悬念,为学生创设生疑、质疑心态,激发兴趣
悬念能产生最直接的探求欲望,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兴起于思,思起于疑,巧设疑问使学习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驱动思维活动,使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让学生判断8、23这两个数能否被2整除,并说明理由,再出示15348920这个数,让学生判断这个数能被2整除吗?用什么方法?如果用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复杂吗?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个不用计算就能判断的简便方法,不管数字位数有多长,都能立即说出能否被2整除。学生听后都跃跃欲试,结果学生报数报得很快,但是教师判断得更快,学生面露惊讶之色,产生了探求奥秘的欲望,这时,我抓住时机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个方法”,这样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利用好胜心,激发竞争意识,增强学习兴趣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现在的学生正处于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因此,在数学中引入竞争意识,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中给五年级的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甲乙两队合修一条长1500米的公路,20天完成,完工时甲队比乙队多修100米,乙队每天修35米,甲队每天修多少米?”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比一比哪组方法多,谁的解法最简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一会儿同学们就想出了十多种不同解法,有的小组最多想出了9种方法,最少的也想出了5种方法,在讨论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他们在学习中往往总希望争第一,得到教师的表扬。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激发他们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数学课外活动,联系生活,发展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并激发了学习兴趣后,就会不满足于课堂内所学的知识。这时,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其创造一个自由的、宽松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利息”后,教师组织学生去银行查看存款是怎样存的,存期有几种?各种存期利率是多少,什么是利息税,然后课堂上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小民的爸爸准备把10000元钱存入银行,但是他不知道存一年期和存三年期哪一种合算,请你帮助小民的爸爸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马上动手演算起来,并说明理由。这样不仅使学生牢固掌握了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兴趣是学习的母亲”。学校、家庭要共同创造有利条件,运用有效策略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学校、家庭一体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情、有趣、有味、有疑,实现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选择的时候要考虑运用策略的必要性,明确激发兴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要选择合适的激发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庞云凤,王书敬.小学教育与小学生[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2]高令峰,李克.小学班主任[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3]张双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J].学周刊,2012,(35).
[4]杨德华.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黑龙江教育,2005,(06).
(责任编辑 陈始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931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