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的慕课与教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學创意写作》慕课教材围绕着“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等四大学科核心素养来编写教学内容、设计训练方案,讲授创作主体的基本素养与核心能力的培育,归纳文学创意的形成规律和常用方法,总结新媒体时代文学创意文体的写作特征和技巧,运用“文学建模读写”的训练方案,实施母语读写的实践教学。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下,教材重编重组了写作课程的新知识点和新知识体系;精心建设了立体化新形态的教学资源库;创建了新颖的进阶式的新训练体系。
  关键词:文学写作;慕课;教材编撰;实践教学
  “互联网+”时代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和教育革命。第三次教育革命中诞生的慕课使教师成长、课程建设以及教材的编写出版均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具备新形态、新功能的“慕课教材”像喷薄欲出的朝阳,即将闪亮登场。中国高等院校的汉语言文学的学科教师,经历了“大学写作”课程从“知识型”到“素养型”再到“知识+素养+能力+品德”型的三次转型升级。70年来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过对应这三种类型的“大学写作”教材,走过了从“书配盘”、“书配网”到“网配书”的里程碑式的教材建设三阶段。笔者作为《文学创意写作》教材的主编20年来亲身参与了从“配盘”的《现代写作教程》到“配网”的《文学写作教程》再到现在的“网书一体”的《文学创意写作》“慕课教材”的建设工作。本文主要介绍这本新形态慕课教材的编撰新理念和方法。
  一、慕课教材的形态与特征
  慕课的“4+2”教学范式首先促进了学科课程的新知识点和新知识体系的重编与重组。过去在传统纸质教材中凡是学生自学就能懂、能掌握的知识点,可以不进入慕课教材,而通过二维码链接的方式在慕课平台上供学生自学。慕课教材中的知识点应是来自这门学科课程中的前20%的“临界知识”,是侧重于学科课程的“认知论+方法论”的知识。成甲在《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里讲授了一个我们今天才有的新学习法——将零碎的知识体系打造为高效的知识管理体系,让所学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资产。要用有限的时间,去掌握那些被广泛应用的重要的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些被广泛跨界运用的规律就是这个领域的“临界知识”。“临界知识”在数量上可能仅占知识总量的20%(甚至更少),但它的价值却高于剩下的80%的知识①。“临界知识”就是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学习论、新教学论。我们的慕课教材就是要编入体现事物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的知识、体现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来进行教与学。慕课知识点虽然表面上有时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但它必须是以“系统化”的方式进行有机组合。可以说慕课教材中重编的知识点,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备了创新意义的“新知识点”。
  慕课的现代教育技术使慕课教材能无限大地储存优质好用的新教学资源。慕课教材中精心安排的“二维码”,可以使精选的视频、音频以及拓展阅读、研讨案例等教学素材与组件,以各种“富媒体”的新形态来靓丽地、抓眼球式地展现“新知识点”。而且这些二维码所带起的围绕着“新知识点”展开的教与学,还完全可用手机等智能移动设备在宿舍及各种场合进行“碎片式”的学习,精选的各类媒体的优质教材资源成为“移动式教育教学”的新形态。
  慕课的课程平台催生了文科课程新的实践教学和课堂训练的新方式。慕课的课程平台根据教学范式,设计有像玩文字游戏般的单选、多选、判断等客观型的电脑自测题。设计有实体课堂不可能出现的、能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互评互改”的主观型创作作业。这些在课程平台和纸质教材中用二维码展现的训练方式不仅能解决上万人修课时主讲教师繁重的作业批改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慕课教材的“二维码训练方式”,使得一本纸质教材具备了一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功能,成为开展文科实践教学的“训练平台”。
  二、《文学创意写作》慕课教材的编写新理念
  走到了“网配书”阶段的《文学创意写作》的慕课教材,在“新知识点”“新资源库”“新训练方式”三大特征的影响下,《文学创意写作》慕课教材的研发有了许多新面貌和新内容。“大学写作”“创意写作”被列为《中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文学创意写作》慕课教材应该为传统的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改造起到落实“抓手”般的用力点和推动点,特别是对应用型大学的传统中文专业的改造更有“开路”和示范作用。我们探索了以下的创新改革之路:
  (1)构建了侧重于写作方法论等“临界知识”的30多个新知识点。这30多个新知识点体现了一种“文学建模读写”的新知识体系。我们在对100篇以上的文学精品做赏析解读的实践中,推导出30多个新知识点并将其运用于实践教学。为了使教材中展现的新知识点能够更好地体现系统性科学性,得到国内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我们将这些新知识点的创建方法和具体内容,申报教育部2016年和2018年的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微文学与新读写的课程研发与实践”“新媒体时代青少年创意写作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研究”已成功立项。积极参与了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互联网+课程——在线课程群建设的创新与实践”(子课题“中文类在线开放课程群”)等的研究,得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等部门的专家、领导的具体指导。五年来,《文学创意写作》中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的学术性、科学性初步得到创作界、文艺理论界的认可,一批专业术语(如“递进式展开”“相异式类比”“斜升式反转”“全留白立意”等)已在小说创作领域,特别是微文学创意写作领域广泛使用,还进入了中小学写作课程和文学课程的教改领域②。
  (2)精心建设立体化新形态的“文学创意写作”教学资源库。过去传统的“大学写作”“文学写作”的纸质教材,常常是以“一本理论阐释+一本作品赏析”的形态出现。用增加页码的方式向同学们推荐文学精品的阅读篇目总是有限度的。而慕课平台上的海量储存和亮丽演绎功能,使传统教材中通行的“拓展阅读”的推荐工作比以前更为重要、更有意义。我们挑选的“推荐阅读”作品,有长有短,有视频和各种富媒体的展现形式,但都是同学们喜欢看的、充满着正能量的并与他们现在的生活发生密切关联的文学精品。这些推荐的拓展阅读为文科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的贯彻,奠定了坚实的“文本”基础。由于能突破篇幅的限制,每一篇推荐阅读的精品都可配上主讲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知识点而展开到位的精炼讲解。这个积极正面的讲解贯穿着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同时通过纸质教材的二维码带起了教学资源的课程化、体系化,用“1门主课+5门副课”的方式组织起较为海量的推荐阅读。特别是这些推荐的课外阅读的篇目内容,从本学科、本课程的宏观高度来审视和反思,扣紧“文学创意写作”的新知识体系在创建课程教学资源库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向同学们传授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这些课程化、体系化后的课外阅读在立德树人方面、在培育同学们如何做人的正确世界观上有着重要的教育功能。用“1门主课+5门副课”的课程化体系组织起来的课外文学精品阅读,使系统的以二维码形态结构的教学资源真正地活起来、用起来,成为广大师生和社会文学爱好者喜爱的“文学鉴赏与批评”资源库,使它同时具备为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以及古代文学的教学,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辅助”功能。   (3)创建了新穎的进阶式的“文学创意写作”训练体系。根据教材呈现的30多个知识点的课程教学体系,在“互联网+教育”的环境下,我们提出了一个“文学建模读写”的训练理念:基于移动互联的“大数据时代”具备的信息特征,基于对本专科学生开展母语核心素养和写作必备能力的教育策划,这些都为“文学建模读写”的实践教学训练体系的设计,提供了可能性和基本条件。当然文学创作这种充满了审美感性和艺术灵性的创造性工作,在完成了“文学建模读写”训练体系后,还需要开展另一部分的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即丢开“模型”来开展自由创作,“文学建模读写”与“文学创新写作”的有机结合才是完整完善的课程体系。“文学建模读写”的训练内容,是针对“文学创意写作”中可教的部分进行设计的,可以采用文学建模读写的训练方法来实施实践教学。“文学创意写作”中另一部分不可教(有关情感、感性等内容)的部分内容,则通过教师自己的创作形象和创作实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用自己的创作形象告诉学生“跟我这样来学写作”③。
  “文学建模读写”训练法在慕课纸质教材中以13张“创意写作训练卡”展现。卡1:用一句话来概括故事内核;卡2:用6句话来概述故事情节;卡3:篇章段落的4种模型;卡4:文学语言的9种模型;卡5:选择文学故事的某种意外结局;卡6:重建文学叙述的ZTF情节;卡7:写人细节的三性提炼;……卡13: 按“BZD+DCP”模型写文学评论。这13张文学创意写作训练卡,在慕课的纸质教材上,每一卡由单独一页纸组成。在实体课堂上,可以当成作业上交或交流;在慕课平台上,则可以采用“互评互改”的方式进行。在慕课教学中,这种“文学建模读写”的训练法,在文学阅读和文学写作的教学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14年这个教学训练法获得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4)用新传播方式实现文科教学的“产学研”。为了把慕课教材中新建的30多个知识点、13张训练卡的教学体系与目前最新的学科课程的“教研前沿”连接,吸收最新的课程改革理念,我们做了如下的工作:第一,把“文学建模读写”的教学训练理念和方法,延伸至中小学的母语读写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建设中,编写出一系列的小学、中学的《古诗与写作》等新教辅,从中国传统文化及诗词曲赋中挖掘出更多的课程资源,使慕课教学中产出的新课程理念与方法向整个大中小学母语读写课程推广。第二,把“创意写作方法论”的系列教学和训练的教程在《微型小说选刊》《微型小说月报》《百花园》等平面媒体上,以开设专栏的形式连载。第三,在“极简通识”的文化通识课专栏上,推出《创意写作:学校没有教的故事力》音频课;在两个公众号平台上推出系列的《从故事到小说》的电子版讲义。这样,《文学创意写作》慕课教材的创新知识体系,通过新媒体的组织形式和传播方式,向纸质专栏、手机微信、平台音频等多种课程载体进行延伸推广。下一步还会将慕课平台上的推荐阅读和学生们的训练作业,按照一定的主题做纸质出版和电子出版。15年前我们曾经在“文学写作”的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把同学们的写作训练成果编成了100多种《感动大学生的100篇微型小说》等课外读物,把学生的作业变成了国家的文化事业的出版项目。今天在慕课环境和慕课教材里我们将继续策划升级版的“感动系列”丛书,实现慕课课程的教学知识点和教学资源库以及师生们的创新性写作成果的“全媒体出版”,使一门新型的“大学写作”“文学写作”课,能够改变传统中文专业的教学现状,参与全民读写运动,融入国家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成为培养学生应对现代职场的核心素养和核心竞争力的新课程。
  三、《文学创意写作》慕课纸质教材的创新设计
  “文学创意写作”是高等院校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培育母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提高现代职场的核心竞争力而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为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培育人文素质和必有品格而建设的“通识选修课”;也是为语文成绩优秀的高中学生而开放的“中国大学先修课”(CAP)。它的教学内容是从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母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定义的内涵——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展开具体阐述。《文学创意写作》纸质教材围绕着上述四个层面和角度设计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案。
  在纸质教材的编撰中,我们侧重讲授创作主体的基本素养与核心能力的培育,归纳文学创意的形成规律和常用方法,总结文学创意文体的写作特征和基本技巧,研究文学创意写作成果的接受特点与传播方式,运用“文学建模读写”的训练方案实施有效的母语读写的实践教学。纸质教材中这些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训练体系,采用慕课平台和各校具体的“翻转课堂”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与训练。
  《文学创意写作》在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文本细读法”“数据统计法”等,通过解读、鉴赏100个以上的文学精品来推演文学创意写作的基本模型与方法,用思维导图展示30多个知识点的逻辑体系。根据这30多个知识点体系提炼出20个以上的“文学创意写作常用方法”。在这20个以上的模型与方法的基础上,推出13张“创意写作训练模板”。通过阅读创意写作素材库中的感动了自己的各类故事,激发写作者的写作灵感和动机,激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艺术联想,使用“分解——组合——想象——虚构”等形象思维的方法,选中某种与素材及自己经过文学改造的题材相吻合的“创意写作方法”。从模仿开始学习文学创意写作,直至离开模型来写出具有创新、创造性质的新文学作品。
  “文学创意写作”的“建模写作”训练建立在互联网新“文学读写平台”上,微文学的网络传播和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使文学的阅读与写作发生重要的转型。“得到”、“中信书院”等新阅读软件,使文学阅读在今天带上了数字阅读的新特征,“微博、微信、博客”等新媒体使文学创意写作的课程实训和传播烙上了新写作的特征。
  《文学创意写作》纸质教材设置了50多个“二维码”做“拓展阅读”。学习者用自己的手机扫码后,将出现:10节“文学创意写作”的慕课和5节专讲写作方法音频课,教材中要分析的50多篇文学精品,每讲结束时的“网络自测”。13章里每一章的最后一节是“文学建模读写训练”,13个“建模读写法”中均含有一张“创意写作训练卡”。训练卡中有“6句话写成一个微故事,用DCP方法完成一篇文学短论的写作”等逐步延伸的训练内容。
  注释:
  ① 见“得到”APP,听书专栏,成甲:《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② 刘海涛:《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1期—第24期的专栏《微型小说创意写作》。
  ③ 刘海涛:《新时代的“文学故事建模写作”》,《写作》,2018年第3期。
  [责任编辑:陈立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031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