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医计划”背景下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卓医计划”背景下的高水平医学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目前人体解剖学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从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改革考评机制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旨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以期培养合格的卓越医师。
[关键词] 卓医计划;人体解剖学;血脂代谢;心脑血管疾病
[基金项目] 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9〕291号);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 〔2018〕436号);2016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XJK016AGD006)
[作者简介] 彭田红(1967—),女,湖南新化人,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主动脉疾病的研究;陈 熙(1964—),男,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南华大学研究生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临床应用解剖学领域的相关 研究;吕运成(1979—),男,湖南常宁人,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血 脂代谢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4-0166-02 [收稿日期] 2019-12-14
在“卓医计划”的大背景下,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国际一流的医学专门人才是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基础课程中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是医学生踏入医学殿堂必修的重要课程,其学习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后续基础和临床课程的学习。本校自开设人体解剖学课程至今已有几十年,原有的“以教为主,灌输式”的课程教学无法适应“卓医计划”卓越医师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研究项目通过深入分析该课程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及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1]。
一、传统人体解剖学教学的不足
(一)教学观念和模式陈旧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桥梁”课程,关系到基础医学向临床技能操作的转化,与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密切相关的。目前的解剖学教学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应试教育深入人心,倾向于“以教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对抗情绪,从而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对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
(二)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
教学方式虽然相较于传统的板书已经发展为PPT和板书相结合的形式,但PPT课件制作相对简单,仍以基于课堂的学习(LBL)教学法(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为主。由于目前人体解剖学主要采取合班授课的多媒体授课方式,教师讲解环节比例大大高于师生互动环节,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师生互动使学生对课堂感到枯燥乏味,对理论知识难以掌握;同时严格限制了教学时间和空间。
(三)实践教学占比不足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因而观察解剖标本并对机体结构形成直观的认识非常重要。而现在的人体解剖学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实践课程占比较小。一方面是因为伦理学及标本来源减少等原因致使人体标本比较紧缺,另一方面则是各大高校缺乏充足的师资力量[2]。这就致使多个学生共用一个解剖学标本,不能让每个人都能细致观察解剖结构;同时,教师合班授课无法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授课效果较差。
(四)考核评价机制较差
目前的考评方法是简单的考试,这就造成学生在考试之前突击知识点,死记硬背,考完就忘;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达不到“卓医计划”要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后期进入临床实习环节和毕业后的临床工作过程中,学生对于解剖结构没有清晰的概念,无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专业的分析,进而有效解决临床问题[1]。
二、改革和创新内容
(一)对分课堂建设
对分课堂又被称为PAD课堂,是把教学在时间上分离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把一半时间给教师讲授,另一半时间给学生讨论,并且两者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自主学习时间,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这种教学模式鼓励思辨,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可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3]。
(二)在线课堂建设
构建以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慕课)和微课为主体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教师在互联网平台上可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在校医学教育进行有机融合;给学生提供更加生动鲜明的文字、图片和案例等人体解剖学资料;传输短小精悍又突出重点难点的微课小视频,使抽象的知识点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并且不受时间及地点的限制。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自己未熟练掌握的内容,并及时向教师请教释疑[4]。
(三)虚拟仿真平台建设
医学虚拟仿真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可视化电脑操作界面和解剖虚拟软件来实现全部解剖结构的完整再现,可实现解剖还原、剥离等功能。虚拟仿真平台和解剖实践课程相辅相成,既解决了人体标本来源的问题,又能把精细的解剖结构以图像图画、语言文字、语音说明等形式精确传授给学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加深了其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考核考勤平台建设
不同于以往学期末的终结性评价,通过PHP语言开发,建立在线考核考勤评价系统。考核考勤平台的建设使教师可应用蓝墨云班课等网络终端完成在线作业,实现在线模拟考核和正式考核,及时了解学习进度,调整教学计划;也使医学生了解自己各项考勤成绩,更好督促自己完成课业学习。与此同时,该考核模式还调整了理论与平时成绩比例,增加了实践技能考核内容。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引导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考前突击现象,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并將所学知识应用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5]。
三、作用和评价
“卓医计划”旨在培养适应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胜任各类医疗卫生岗位,高水平、高素质、能力出众的医学人才,而目前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缺陷,因而对其进行改革探索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人体解剖学的综合改革优化更新了教学观念,改善了教学方式,调整了教学占比,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完善了考核考勤评价机制。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师生互动,增强了团体协作;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全面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6]。
参考文献
[1]冯璟.“卓医计划”背景下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2):1906-1908.
[2]井学超,郭忠信,薛昌强,等.“互联网+”背景下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2):50-51.
[3]陈丹,刘小菊,张宏萌,等.对分课堂在正常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解剖学研究,2019,41(1):73-75.
[4]邱铄.SPOC教学模式下人体解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解剖学研究,2018,40(4):352-354.
[5]闵莉花,孟飞.“互联网+”时代留学生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探讨——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7(23):146-147.
[6]雷有杰,史杰,詹丹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人体解剖学课程改革成效分析[J].解剖学研究,2019,41(4):330-3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057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