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培训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信息通信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微信公众平台、微博为代表的新兴网络传播媒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种微平台也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管理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针对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的不足提出了四个具体的革新维度,并提出微培训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模式的创新探索,主要表现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管理内容创新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管理路径创新两个方面。
  关键词   微培训  教师专业发展  内涵素养
  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是事关我国教育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随着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完善,对教师的专业化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体制、知识结构、教学体系都在不断地更新和升级[1-2],作为教育教学战线中重要一环的教师队伍成员,也应不断地学习、接受培训、提升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要求。强调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管理,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队伍内部结构的优化,及教师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的提升。在众多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之中,教师培训是最有效、最便捷和使用最为广泛的途径之一。但在具体的培训方式上还有很大的创新和升级空间。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各种传媒社交软件已经发展到很高的阶段,无论是在功能性还是在实用性方面,都能够满足远程知识传播和技能培训的要求[3]。尤其是伴随着无线通信网络和智能终端的逐步完善,借助智能终端和互联网能够随时随地地从网络上获取知识。互联网是一个智能化的平台,教师的专业培训及继续教育活动,也应该借助互联网平台,探求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培训模式的改革和升级,提高教育专业化培训的实际效果。
  一、教师专业发展微培训模式的革新维度
  微信公众平台、微博主页、QQ群等是使用频度最高、覆盖面最广的社交媒体平台,具有十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借助这些媒体平台来实现对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模式变革,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博主页、QQ群等网络媒体平台和社交软件可以实现教师培训工作。微培训方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灵活、精巧和专业上,利用智能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点击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就能够进入培训系统。首先,选择与教师专业相匹配的培训课程和项目,完全不受时空限制,时间由受培训教师本人自由掌控。其次,微培训的内容短小、简洁、含金量高,与传统拖沓冗长的培训相比,更容易让教师接收,也会取得更好的专业发展培训效果。最后,微培训的上游直接与互联网和大数据相连,能够保证教师发展培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时性。教师专业化发展管理的微培训模式,对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革新,所包括的具体革新维度如图1所示。
  图1  教师专业化发展管理培训模式的革新维度
  微培训视角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培训的定位问题。教师培训总体目标的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的制定、培训考核的执行与数据统计,都需要由具体的部门和责任人负责。采用微培训的方式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是从当前互联网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更有助于学校培训工作的开展。基于各种微平台做好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工作,关键是将具体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课程體系化、章节化,科学地做好培训时间的安排、培训课程的设计。教师培训的内容不宜过分地追求大而全,而要更关注课程的小而精及培训课程的实用性,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师专业化培训的实际效果。
  微培训为教师提供了灵活的听课时间,教师听课、学习和培训都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将碎片化的时间整理起来就可以完成培训工作。微培训模式在互动交流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受训者可以通过网络留言或在线交流的方式与授课者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更好地完成各项培训任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的途径选择方面,微培训方式更为灵活,在网络环境下授课教师与听课群体之间是一种更为平等的关系。甚至培训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师,受培训者都可以自己灵活地选择,微培训在培训的互动性和培训效果上都会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而且更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二、教师专业发展微培训模式的管理创新
  采用微培训的方式来改善和优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活动,而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资源来提升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无论是从模式上还是从效果上都会提高一个层次。微培训视角下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培训内容的创新和培训路径的创新两个方面。
  1.微培训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内容创新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培训内容的创新而言,不仅表现在学科知识和课堂教学设计等方面,更多地表现在教学理念、总体战略、学科拓展和综合课堂把控能力等方面,应将原有学校教师的表面素养升华为内涵素养。微培训视角下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创新冰山图如图2所示。
  (1)培训理念和总体战略定位的创新
  互联网环境下知识更迭的速度和效率是非常惊人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秉承一种终生学习的态度和理念,教师更应密切关注本学科动向和发展态势,以保证自己讲授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完整性。而教师专业化培训也应作为学校统筹安排的一项具体工作,以教育专业化发展管理培训重塑教师的职业观和教学观。
  (2)学科知识的拓展
  未来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变得越来越模糊,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在这种背景下,既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设定了标准,也对教师的知识面宽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本学科的知识为主,同时也要穿插讲授其他学科的少量知识。传统培训模式和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模式下,受到培训资源、培训时间等条件的限制,本专业的教师培训课程安排都十分有限,根本无法对教师进行其他学科知识的培训安排。而在微培训的模式下,全部的培训课程和培训内容都被打包成固定的视频文件,更有利于学校教师对于跨学科内容的学习和掌握。   (3)教学能力的提升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培训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但据相关的教育大数据统计显示,学生群体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仅仅与课堂教学设计相关,还与教师其他方面的教学能力和素质紧密相关。因此,针对教师专业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须拓展和延伸到其他方面。基于各种微平台和微媒体的教师专业能力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如图3所示。
  教学设计环节是体现教师教学专业能力最重要的环节,基于微培训的教师专业能力课程设计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设计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对于教学课程的设计应以学生群体为中心,课程围绕学生展开,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任务等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微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仅仅关注如何设计教学课程,而对于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完成效果关注不够,只有计划没有实施,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是一纸空谈。教学微平台、自媒体等微培训途径,可以为教师课堂掌控力提升和师生沟通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大的帮助。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钻研、评价和总结的过程,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探求最佳的教育教学模式。微培训模式的优势在于与互联网和大数据紧密相连,教师通过教学微平台和自媒体平台,能够了解到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评价和总结,以持续改进现有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模式。总结与评价的过程是一个教师自我反思与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再通过微培训的方式逐步完善,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微培训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管理路径创新
  教师专业化发展管理路径是实现专业化管理内容创新的基础,微培训视角下为了更好地完成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需要从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构建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等两条具体路径实现发展管理模式的创新。
  (1)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构建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保证学校教师队伍整体上的先进性,要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学校总体的发展规划当中,并构建专业化的教师培训发展管理平台。综合考虑培训成本、可行性和培训效果等因素,基于微培训的方式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这是实现对教师专业化培训管理的最优方案。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建立包括教研平台建立和培训平台建立两个方面,教师参与的教研活动包括备课、授课、听评课等不同形式,这些基础的教研活动也都可以采用微培训的方式完成,更有助于教师对自身缺点的识别和改正,这也是建立教师教研平台的最终目的。而基于微信公眾号、微博等信息传播媒介构建教师专用的培训平台,一方面能够提高教师队伍对于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另一方面真正解决了传统培训模式下教师培训成本高、效果差的问题。
  (2)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既要从专业化培训平台搭建的角度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造路径,也要从教师自身入手,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定完整的远景规划。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师培训形式,进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教师的职业规划与培养,对于年轻教师的成长更为重要,微培训管理模式可以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年龄层次结构及个人能力等因素,为每一名教师量身定做不同时间段的教师发展培训规划,以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定向培养优秀教师,这种模式既有利于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保证教育事业发展的先进性和时效性,必然不能脱离网络。当前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仍是最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模式之一,依托于互联网采用各种不同的微培训管理方式,不仅能够改善传统培训模式下限制条件多、费用高、效果差的不足,还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内涵素养和教学能力。在未来,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管理微培训模式必将会得到广泛推广,在提高教育质量、维护教育公平的道路上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万婷,李思逊.高校城乡规划STEM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8).
  [2] 朱艳辉,童启,刘强.基于创新训练平台的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8(04).
  [3] 周榕.高校教师远程教学胜任力培训设计模型构建——基于复杂学习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7(06).
  [作者:姜婧(1982-),女,山西晋中人,晋中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王  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127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