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建模思想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钱颖

  【摘 要】数学老师在教授具体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想有效提升教与学的效率,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除了要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外,还要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掌握数学解题思想,更好地把他们掌握的数学知识、具备的数学能力转化为学习数学的认知能力,从而有效完成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建模;应用探究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数学建模思想受到了小学数学老师的重视,且在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在数学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融入与渗透数学思想,可以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思维,可以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与精妙之处。从而让学生爱上学习数学,对数学课堂产生参与的热情。学生具有了数学建模思想,就可以使数学问题得到简化,可为解决数学问题创造有利条件,提升解题能力。
   一、數学建模思想概述
   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很多国外数学教育者就意识到了利用数学建模思想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于是将数学建模思想作为独立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后来,随着建模思想的应用,建模思想的作用被更多的数学老师所认识与了解,从而使得数学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引起了各国数学老师的关注,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而在我国数学教育界,其实数学建模思想的概念提出是比较晚的,直到张景中教授在1982年著作的《中国教学》的书中才提到了数学建模思想。现在,随着数学教育事业的日益快速发展,利用数学建模思想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了数学老师的喜爱,并在数学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数学建模思想,是指老师或学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建立模型来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思想。学生或老师在解题时,对题目中用到的言语进行量化分析,然后再根据数量关系建立起相关的数学模型进行解题,以降低解题的难度,简化题目的解题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找到更容易的解题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效率。小学数学课教学过程中,把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课堂中,可有效简化数学问题,降低解答数学问题的难度,解决学生心中产生的疑问,拓宽他们的数学思维,提升相应的数学能力。
   二、当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概述
   (一)教学理念落后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在教学时要能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禁锢,要能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要能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时候,培养他们的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数学老师是受传统教育毕业而来进行教学的,不免会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导致他们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应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数学知识,强化了老师的知识讲解,忽视了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
   (二)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不够重视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除了要学习基础数学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数学解题思想。基础知识与数学思想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数学老师仅仅重视数学知识的讲解,关注学生在各种数学考试中考了多少分,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学生不能有效掌握数学解题思想,在解题时就找不到解题的方向,这样的学生就是熟练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他们在解题时仍然不会。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使学生只会依赖老师,从而弱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养成了依赖和懒惰的心理。
   三、建模思想融入数学课中的策略例谈
   (一)构建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感知数学建模思想
   把建模思想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教学情景,通过学生的参与,来感知数学建模思想。第一,可构建生活教学情景。在数学课中可把数学知识的讲解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身边常见的或熟悉的生活元素来感知和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与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感知数学模型在生活中的存在,认识数学建模思想。第二,可构建互动教学情景。构建数学模型需要学生认真读题,需要学生分析数学试题中存在的数学关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解题所需要的数学模型。而学生要想分析清楚数量关系,就需要学生讨论或与学生互动,从而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问题。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从而保证了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
   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的时候,可构建起生活情景教授与时间相关的知识。在每个学生的家里都有钟表或者手表,他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电视上也显示时间;学生在做事情的时候,也会听到家长对他们的时间安排,无论是否学习时间的相关知识,学生早已有了时间概念。比如让学生说出他们在一天当中,在什么时间点都干过哪些事情等。这样学生就会利用生活中的元素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建模思想。
  (二)让学生积极探究,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知识需要学生灵活掌握与学习,如果学生仅靠死记硬背相关的数学知识,仅靠课堂上的被动学习,是无法有效学会数学的。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有效使用数学模型解答数学问题,顺利开展数学课的教学活动,就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探究数学知识,通过学生的参与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真思考,搞清楚数学问题中包含的数量关系,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建模奠定基础。比如,在教学数学公式、数学定理、数学公理等相关的数学知识时,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探究这些数学知识,从而从推导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认知,对所学数学知识深入理解。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认真分析和探究多边形的相关知识,再引导学生主动动手推导出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学生推导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面积公式的特点,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探究,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建模思想,应根据所学知识和学生的数学基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试题中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构建解题所需要的数学模型。而在此其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不断探索的兴趣,才能让他们养成利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黄文昇.培养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有效策略[J].亚太教育,2017(02):62.
   [2]薛建忠.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7(36):176-177
    [3]朱萍萍.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建模过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3):9-11.
    [4]李其进.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起点、过程及应用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08):35-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875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