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路卫东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的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这是新课程观对化学学科的基本要求,也是化学课对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因为化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切规律、结论都是在实验中诞生、验证、发展的,所以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无疑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实现科学探究、完成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启蒙化学教育的根本宗旨之一。
一、利用化学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认识任何结论的出现都必须动手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刚接触这门课,对其充满神秘感时,巧借实验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求知、探索欲望,并初步养成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研究能力,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绪言》课中,先做这样一个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及处理、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在三个烧杯中分别盛装浓NaCl溶液、浓蔗糖溶液和纯H2O,提前告知学生这三种物质,然后我先尝了一下浓NaCl溶液,并呈兴奋之色,然后让学生猜刚才是什么溶液。同学们根据我的表情,都说是蔗糖溶液。师问:为什么?生答:老师刚才呈甜蜜蜜的表情。于是让学生上台亲口尝尝刚才的溶液,之后学生都呈现出惊愕的神色。教室随之响起一片嗡嗡声。随后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有的学生说这是因为相信了老师表情的假象:有的学生说这是因为没有亲自实践……老师趁势点评:化学课的规律、结论都是建立在精确、精密的实验基础上,任何主观臆测和判断都可能与真理失之交臂。这样的实践既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尊重科学的思想,也培养了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素养。
二、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给他们的创新意识插上坚硬的翅膀,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
第二单元《空气》一节,空气中O2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八个实验小组做完实验之后,有六个小组的结果基本上得到了集气瓶中水面上升约1/5的现象,两个小组的结果差距较大。于是立即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经过探讨,原来这两个小组的同学实验时所取用的红磷用量不足。虽然红磷燃烧完了,但集气瓶中的O2未彻底耗完。随即我又让学生归纳这一实验成败的关键。同学们踊跃发言,提出了集气瓶体积刻度划分的准确程度、红磷用量、集气瓶的密封程度都可能影响该实验结果。下课前,让同学们想一个办法能较准确地标注集气瓶的体积刻度:讨论可否用木炭等燃烧物代替红磷进行实验。经过探讨,学生汇报:可以用测量集气瓶内盛水体积的办法标注集气瓶的体积刻度: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作燃烧物,因为燃烧产物为气体,影响集气瓶内的气压。
这些结论和方法大大超出了老师设计的内容范围,不但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充分培养了学生动手、分析、思考、归纳的能力,学会了探究的方法,保持了敢于探究的勇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地让学生参与实验。在做中学,在体会中学。听到的记不牢,看到的容易忘,只有动手做过后的收获才真正属于自己。
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及调查研究对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让学生充分认识知识的价值重在应用,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和社会,到生活中去学习和体会,并尽可能用所学知识能够解释生活。使学生在化学课上培养的素质在生活中得到延伸和巩固。
学完《水》这节后,让学生回家制作一个净水器。学完《金刚石、石墨和C60》后,让学生测试铅笔芯的导电性并自制炭黑,学了《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后,让学生作调查研究:金属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回收情况、回收价值……利用生活中容易得到的材料做一些趣味性或应用性较强的实验,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或解释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问题,既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对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能力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化学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对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科学情感培养、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化学和科学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薛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862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