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茂林

  在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学习的有效方法,将使学生尽快适应新教材,培养其自主性,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深入研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把握好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努力领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掌握课程设计思路。教师在研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应努力领会其基本理念和目标,掌握课程设计思路,熟悉必修课程的内容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新教材的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模式,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养成,注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其根本所在。在实践中,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使用教材,设计新的教学过程,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情。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是目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解决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数学教学是一种“过程教学”,它既包括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还包括人的思维过程。思维过程是隐性的、开放的,教师必须周密设计系列性问题,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找准问题的切入点,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使学生在生动、紧张、活跃、和谐的氛围中,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使认识过程变为再创造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不断创新,在情境中思考、在情境中领悟。数学课堂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问题为主线,探索为方式,能力为立意,在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
  三、构建和谐活力的课堂
  教师要敢于“放手”,也要懂得“收手”。
  新课程要求数学课堂教学更多地体现出师生共同有效的参与,这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有的由教师控制课堂的“一统天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加入到活跃的课堂教学中。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许多学生不愿主动与教师配合,即便配合了,也是表面的。要改变这一状况,我觉得教师在教学中,要“放得开,收得拢”。
  “放”,就是给学生创造能够展示自我、启迪思维的环境和氛围,允许学生自由想象,甚至是异想天开,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也不要强迫学生接受教师自己或书本上的答案。如在求空间角时,角θ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形式,可写成θ=arcsina或θ=arccosb或θ=arctanc等等,教师在讲解时应给予肯定,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鼓励他们,只要思路正确,计算准确,答案不一定唯一。
  “收”,就是结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肯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如题目:△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C依次成等差数列,则a+c与2b的大小是
  A. a+c>2b B. a+c<2b
  C. a+c≥2b D. a+c≤2b
  方法①:利用均值不等式,等差中项等知识来确定a+c与2b的大小关系.在确定过程中,又可用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等,这些都是需要严格地推理论证.方法②:特殊赋值法,令A=B=C=60°,再令A=30°,B=60°,C=90°,进行代入可快速得出正确答案D。学生在解决这道题时,上述方法都会出现,这时,应对不同的见解进行比较、鉴别,给予肯定,纠正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同时适时指出方法①适用于解答题,对于选择题、填空题,方法①②均适用,但方法②更为简便。经过教师这样一“收”,学生明白了在什么情况下用何种方法省时、快捷,对解题方法印象更深刻,也更能主动、愉快地学习。
  数学教育应坚决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机械灌输的教学模式,代之以读、讲、议、练、师生对话、课堂讨论等以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方式,使问题得以解决。数学应用、数学交流、数学建模应成为课堂的主流,要冲破以教材为本位的束缚,在课堂中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把握好启发的时机、力度,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新课程改革中新的教学方法给他们带来的不一样效果。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中更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
  五、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回顾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一些教育工作者发现,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两种学习方式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实际上,学生自主求知活动应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对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可做适度点拨;对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应放开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动手、动脑、实验、操作、交流、质疑,从中体会原理、领悟实质,自觉构建认知结构和操作模式。
  总而言之,课堂上要树立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发展的潜能,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尽最大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多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让高中数学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07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