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献英
关于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长期以来受到了国内学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取得了不少成果,这一教学形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如何将这些思考和实践的具体成果进一步整合成教学模式,以利于教学推广,是一件非常值得大家关注和探讨的事情,现结合学界研究和本人的教学体会,谈点肤浅认识,以就教广大同仁。
一、构建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psychology)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第三大势力。其代表人物罗杰斯强调人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中心,他认为,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关键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和个人成长,而这些仅凭教师的知识传授是难以全部达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对教育的启示是:第一,相信学生的潜能一自然人性论;第二,注重学生的需要――实现“各自”的自我;第三,学生共同成长――知情统一的教学观。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真诚、悦纳、理解为核心,主张在教育过程中予以深刻的人文关怀。其基本视角和价值观对教师正确看待学生,并采取适当的教育教学方式都具有独特的启示作用。
2.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thetheoryofmasterylearning)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和课程论专家本杰明・s・布卢姆(cb“s”bloom)提出的学校课堂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以“人人都能学习”为基础观点,其理论精髓就是相信学生经过努力,是能够达到学习目标的。
3.小学数学教学新的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获得必要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条件与程序
1.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实施的条件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对于实施的学校在教师、学生及相关软硬件方面均需具备一定的条件:教师必须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较熟练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学生具有一定的参与意识和在教师点拨引导下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学校还要在资金、设施上给予一定的配备;师生能够适时更新观念,实施全过程、多元化的师生评价体系,从而保证体验式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
2.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动机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有效的问题情境,情境是体验的关键。教师要创设或捕捉生活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从情境教学思想出发设计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求知的欲望,增强兴趣动机。比如在教学“中位数”一课时,可联系生活实际,首先用多媒体播放这样的场景: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去人才市场找工作,他看到这样一则招聘启事:两家公司各招聘一名技术人员,甲公司月人均工资3000元,乙公司月人均工资3500元。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这个大学生,你选择哪家公司?学生情绪高涨,一致选择乙公司,因为乙公司月工资高于甲公司。师:大学生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去了乙公司工作,但一个月以后,他拿到的工资却是2600元,他十分纳闷。这是什么原因了?学生议论纷纷,说乙公司骗人,接着师出示乙公司职工工资的详细报表,不少学生立即去计算,发现乙公司月人均工资的确3500元。学生一脸疑惑,有的在下面窃窃私语,“经理和副经理工资太高了。”……
(2)投入实践探索,加深体验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亲身感受认知周围的事物,主动探究问题解决之道。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大脑中形成表象,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观察事物之间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要得出可信结论,不能指望一次就能完成,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学生在观察中先有初步印象,然后经过一个反复思考的过程,经过多层次的比较、分析与综合,才能真正有所体验。通过摸一摸、描一描、画一画、比一比等动手操作,才能真正感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六年级(下)教学面积变化时,为了让学生发现“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这个规律,我就通过指导学生在多次的实践比较中,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是:①猜测验证。出示四个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圆形各一个),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2个图形,按3:1放大画出图形,之后让学生估测放大后的图形的面积和原图形的面积比是几比几。再要求学生想办法验证,看估算得对不对。之后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么验证的?②比较思考,初步形成结论。引导学生观察测量和计算得到的数据,思考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与对应边的比之间有什么联系,有无规律?如有又是什么样的规律?③再次实践。马克思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我又提醒学生,一次两次实践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就是正确的,必须进一步去实践。如果你们选的图形按4:1放大了,那么面积比又是几比几呢?如果是其他的图形按一定比放大后,放大后的图形的面积和原图形的面积比是不是也符合你的结论呢?(比如我们学过的梯形,平行四边形……还有不规则的平面图形),这样反复实践。分析比较才得出了: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这个规律。④拓展讨论,加深感悟。如果把一个图形按1:n的比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又是什么呢?通过这样的“实践-分析-再实践-再分析”获取的知识,印象才深刻,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任何结论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反复的实践,方能使你的结论更准确。
(3)开展合作探究,促使认识升华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探究。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不只是获得一些知识性、肯定性结论,还能通过这些知识性、肯定性结论的获得,感受、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了解客观世界的复杂性。直观操作是低年级学生获取知识的最直接途径,操作中,学生能更深层次思考、理解与体会。对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概念的获得是学生经过反复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出的结果。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方法,并在小组中说一说测量过程。活动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可一人单独操作,也可小组合作完成,所得结果都应予以肯定,或小组交流,或全班汇报,借助多媒体展示,从而实现认识的升华。如,在教学测量物体的体积时,我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物体测量并求出相应物体的体积。提供的物体有:长方体的橡皮,圆柱体的饮料罐,正方体的魔方,还有苹果、红薯等。学生基本选的是规则的图形,那些苹果、红薯不规则的基本没人问津。我就采用激励措施,故意调侃道:这么可爱的苹果,就无人喜欢吗?大家好好开动大脑,你们一定能测出它的体积,哪组选择苹果、红薯的,并测出体积的,这些苹果就犒劳哪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后来好几组选择不规则的图形。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后,各组一人汇报测量方法,规则的基本都是测量必要的数据,然后按公式计算出体积,而不规则的图形的体积的测量,方法各异:有的把玻璃杯装些水,量水的高度和杯子的内直径。而后把苹果放进去,再量水的高度,这样水面升高的部分体积就是苹果的体积;也有的直接用量杯测量,把量杯装一些水。看是多少毫升,然后把苹果放进去,又是多少毫升,相差的毫升数就是苹果的体积。最后引导学生比较总结,规则的与不规则图形各自的测量的方法。在这样的合作探究氛围中,学生们人人参与。主动体验,在反复比较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通过实践验证,培养应用能力
指导学生通过实践,验证探究所得知识的真伪,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巧设练习,扩展思维。问题明白了,概念抽象出来了,并不等于对知识牢固掌握和切实理解,此时,必须有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因此,设计新知学习过程中阶段性练习和新课结束后的综合性练习,是加强实践,培养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实践验证的练习,学生兴趣浓郁,参与的热情高,更能起到巩固提高的效果。
(5)及时总结评价,以利全面提升
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教师进行点评、总评,使学生对体验获得的知识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提升。
当然,实施程序只是相对稳定,而非僵化的和一成不变的。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
三、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推行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边尝试边总结经验。再逐步推广;处理好体验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体验式教学并不排斥或否定课堂教学的其他模式,而是强调各种模式的优势互补,使它们有机统一于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体验与理论学习的关系,强调体验。并不是排斥理论学习,体验是为了说明、理解、运用理论,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工具。
(作者单位 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29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