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晓丽
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趣;意境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课堂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但是在愈加激烈的应试竞争中,语文课堂教学直奔“主题”的功利行为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针对这种状况,语文课要学活讲活,可以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如音乐、画面、视频、表演、竞赛、采访、辩论、绘画、网络交际等,以期激发学生高涨的参与度,深刻的探究期待,忘我的审美满足。
一、创设情景,营造氛围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多是情文并茂的经典之作,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美的形象和意境。朗读也是一门艺术,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让学生领悟知识,而且能唤起学生的爱憎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之中体会到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体会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体会到文章的气势、神韵、风格。如《安塞腰鼓》一文,引导学生在反复深情的朗读中,领悟作者对“腰鼓”这一地方文艺的赞美、欣赏、惊叹之情。《天上的街市》是一篇极富想像力的诗篇,在教这篇文章时,可以播放一段舒缓的轻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反复的有感情的诵读,从而理解诗篇所要表达的情感。启发学生将天上美好的生活图景和黑暗现实进行对比,在强烈反差中体会诗歌的主题思想。
二、打开心灵,放飞想象
叶圣陶曾以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为例来谈审美体验。他说:“要领会这两句诗,得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这10个字构成的画面。”叶老在这里就生动而意蕴深刻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读书要“驱谴我们的想象”。只10个字就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塞外雄奇瑰丽的风光:广阔无垠的大漠上,黄沙漫漫,黄昏时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的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吟读作品时诱导学生产生同步联想,甚而创造,从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领悟,这才是最深入的沉浸。学生在这样的创造中所获得的愉悦,是通过自身努力所获得的,这是对自己鉴赏力和创造力的一种认可。这种强烈的情感会成为最强的内驱力,推动学生进一步阅读。
有时教学换一种询问方式,或创设一种更自由的活动方案,会有意外惊喜。在教《陋室铭》时,笔者请学生根据文本的介绍和主人公在文本中体现出的性格和生活情趣,想象假如你是刘禹锡你会怎么来布置你的陋室外环境、陋室内陈设?假如时空可以穿越,你会和哪些“鸿儒”在一起?同学们热情高涨,议论纷纷。同学们为陋室布置了孔子画像、香炉、古琴、先秦诸子散文、围棋等,体现出主人清新高雅的生活情趣;为刘禹锡安排了苏轼、柳宗元、白居易、陶渊明等友人,因为他们都是有被贬相似经历但又生性豁达,不汲汲于名利、安贫乐道的志同道合之人;甚至还有同学为刘禹锡安排了周恩来做朋友,因为他们都是博学并心系百姓国家的人。师生们沉浸在热烈的讨论之中,并进一步研究文本来作为自己想象的依据,大家沉浸在这样的情境之中,对刘禹锡的精神世界和写《陋室铭》缘由的理解可谓水到渠成。老师给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
三、化虚为实,情境交融
阅读文本时,有些语言材料往往不适宜进行语感分析,却更适合语感实践,将文本通过模拟表演的形式还原为场景,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步获得亲身体验。
例如:在教《狼》的时候,让学生根据文本中描写两狼和屠户周旋的情境,进行模拟演练。同学们纷纷研究起文本中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同学们沉浸在模拟和对角色表演的评价中,大家对于狼的狡猾的性格和屠户的机警有了深刻的体验。同样,在欣赏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然后通过对文本二次创作再造,进一步加深沉浸体验。例如:在教《天净沙?秋思》时,让学生根据诗歌意境来绘画。同学们的图画近处:青藤枯老,黄叶落尽,被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上,栖落的一只乌鸦瑟缩着,如在嘶鸣;远处:一架小桥,桥下一弯秀水,潺潺流淌,水边桥头,几间小屋错落有致,小屋上缕缕炊烟袅袅飘起,显得那么安恬、温馨;中景:一条黄尘漫漫、秋风飒飒的古驿道上,一匹瘦骨嶙峋、精疲力竭的马迟缓地走着。三个画面入情入境,把“天涯沦落人”的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感受与苦楚传达得淋漓尽致。同学们在这过程中,与作者达到心灵会通,品出了诗情。
四、拓展延伸,提升深化
《苏州园林》一文在最后写道: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苏州园林不仅是设计者和匠师们再造自然的写意空间,同时又是文人退居隐逸生活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既有生动的自然之趣,又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书画、楹联、碑刻、匾额、雕刻、装饰、昆曲、叠石寄情、厅堂的命名、花木寓意、苏州园林俨然一座活的、有生命力的博物馆。所以向学生推荐《苏州水》《苏园六记》等去了解、去发现、去感悟。再组织课堂研讨活动,将认识,感悟归纳提升,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这无疑促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向往。
在教学中,老师要有大语文观念,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空间,为他们打开更多的认识世界的窗口,拓宽他们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在生活中练就敏锐、丰富的感受力,获得丰厚、深刻的生活体验,从而促进思维、语言的发展。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课堂上要舍得留给学生时间、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灵活自由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丰富阅读积累,促发阅读欲望,使语文教学更诗意、探究空间更宽广。
【参考文献】
[1]《中国教学报》.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3]《语文教学艺术》.
[4]《中学生阅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33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