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获得习作的源头活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秀玲

   摘 要:优秀的习作需要平日的积累,从语言文字的积累,生活素材的积累,写作方法的积累方面谈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列举实例谈了具体的积累素材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素材;语言文字的积累;生活素材;写作方法;源头活水
  
   朱熹曾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认为这“活水”就好比是习作的素材,你只有不断地去读、去观察、去积累,才能获得“活水”,才能写出更清新、更真实、更丰富的习作来。那么如何积累习作素材,获得习作的“源头活水”呢?下面结合我进行的课题研究和实践教学经验,谈一谈具体做法。
   一、语言文字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习作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大量阅读,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尤为重要。为了搞好这一些活动,我们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立了“习作素材积累本”,让学生围绕每个训练组的习作要求,有目的地积累与习作有关的课内外好词、好句、好段,为习作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打下良好的基础。“习作素材积累本”每周一次,内容分别是:一首古诗,两句格言,课内好词、好句、好段,课外好词、好句、好段以及读后感。
   二、生活素材积累
   叶老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可见,习作是离不开生活的,离开了生活,作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培养学生生活素材积累更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社会、自然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让学生在生活的空间里,写出逼真、生动、有趣的作文来。为了培养学生生活素材积累,我们设立了“观察日记本”,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习作内容,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提醒学生从身边的事着手,从生活着眼,从周围采集,每周写出两则观察日记,我们对日记本身的质量要求并不高,记学生自己感受到、观察到的都行。哪怕是一句话、一个段落、一份随笔、一次感动或愤怒,我们都给予鼓励和支持,这样长期不断积累,为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如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请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你可以把自己当成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也可以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想想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并融入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提前一周我先根据习作要求布置学生进行观察,可以是动物、植物,也可以是一种自然现象。明确观察任务,学生用心去观察,然后写出观察日记,为习作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这样学生在习作时就有内容可写了,就不会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什么了。
   三、写作方法积累
   语文教材和写作的关系极为密切,有效地利用语文教材积累作文素材既方便又实用。因为教材上的课文都是教师讲解的,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思想内涵把握得比较好,在此基础上对现有课文典型段落的仿写、续写或写读后感等,既把教材变成了素材,又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力、思辨能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我们利用每个单元的典型课文的典型段落,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习作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典型段落进行仿写、续写、改写或小练笔等,每个单元进行不同类型两次。仿写、改写、续写或小练笔写在“习作素材积累本”上。
   如语文第十册第四训练组要求学生写民风民俗,在学习这个训练组时,教师就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如《北京的春节》,学习作者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还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引用俗语,将叙述与描写融为一体等;《各具特色的民居》学习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民居特点。写作时,让学生运用这些写作方法去写作文,再加上积累的生活素材和语言文字素材,可谓水到渠成,学生的作文就不愁上一个台阶了。
   某特级教师提出:“习作不是玩文字游戏”。而习作又是建立在文字之上的,如果没有文字、生活、知识的积累,就会导致习作枯燥无味。“厚积薄发”正是注重了过程中大量的积累,才有了后期的顺畅之作。习作是生活的再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习作有了源头活水,就不愁“炊无米”。多渠道积累素材,多形式进行习作,朵朵创新之花将会在习作园地里蒸蒸日上、绽放芬芳。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海阳市辛安镇第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54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