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计算教学加点“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丹姝
苏教版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并初步认识简单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继续学习多位数除法奠定基础;也能使学生进一步积累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体会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我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针对口算、情境、估算和算理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更多的思考,这不仅是有效的自我反思,同时也希望和同行产生一些共鸣。
一、对口算的思考――得用心
虽然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但熟练程度还有待加强提高。虽然本单元教学的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但实际上也就需要进行两次表内除法的计算,因此需要学生对表内除法熟练地掌握,而表内除法教学关键在于熟记乘法口诀。为此,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花了大量的笔墨。而对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的关键就落在了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上。熟记乘法口诀,但不能让学生单背口诀,而应该让学生多算题,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熟记口诀,如填口诀里的括号,对口令、抽算式卡片,填计算表等等。每节课开始,我都会花两三分钟和学生对口令。通常我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比如我说五四(经常把大数说在前面增加些难度),学生集体说二十,我说二十四,学生说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另一种形式是同桌之间的互动。
二、对情境的思考――应合理
数学计算原本是充满情趣的,传统计算教学之所以变得乏味,是因为教师们常把计算教学的目标定位于熟练计算技能的达成,因此进行机械重复、繁重的训练。我认为,将计算教学与教学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增添计算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值得我们去追寻与实践。
我们要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激起对数学的兴趣。本单元例题中创设了分铅笔、分羽毛球和买蛋糕三种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特别是首位不能整除和商末尾有0的两道例题都是针对分羽毛球展开的,让情境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我认为这些情境比较合理,因此在例题教学中我没有另外创设其他的情境,我觉得教材上只要是好的东西,我们都应该很好地把它利用起来。
二、对估算的思考――需重视
估算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密切相关的,学生在做估算时涉及合理猜测、给出运算结果的范围以及灵活运算等思维活动。
将估算和精算有机结合只是体现估算价值的一个方面,其实用估算还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第一课时的最后一道练习题,已知4棵杨树苗48元,3棵松树苗63元,问哪种树苗的价钱贵一些?这道题可以用常规方法分别算出每种树苗的单价再进行比较,也可以用推理的方法解决,其实这题还能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因为是第一课时,学生很难想到估算,在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后,我让学生回过头去重新思考这道题,就有学生能想到用估算解决这道实际问题了,也就是说学生的估算意识加强了,一次不经意的回头看让学生又一次体会到估算的价值、估算的魅力。
四、对算理的思考――宜渗透
计算的数学核心是建立在对运算含义理解的基础上的。对于中年级学生的计算教学,教师不应用程式化的方式叙述“算理”,而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一部分的学生能通过直观操作来理解算理,使一部分学生能运用知识的迁移、同比类推,从而获取新识。
在用乘法验算除法一课中例题展示了简单购物的生活素材,将计算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为学生理解算理提供了支持。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知道可以用商乘除数来对除法进行验算,但并不能说清为什么这样做能对除法进行检验。因此,在第一个例题中,学生解释不清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每块蛋糕3元,买了12块,得到的36元是什么意思呢?这样引导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来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商乘除数的方法来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第二道例题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中,学生就能根据第一题的经验,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来理解算理。甚至我们还可以追问:63表示什么?2又是什么?这样的小问题让学生充分理解其中的关系。
徐斌老师的“给计算教学加点甜味”这一观点让我有了写此文的动力,希望我的“我给计算教学加点蜜”不仅能给当前的计算教学也能注入些甜味,更能增添一些健康的元素,让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一路走好!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596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