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生赢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关键在于怎样发挥好学生的能动性,使一切教学活动均以学生为主体。近几年来,由于人口外流,农村学生向城区流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小班化成了班级授课制的重要特征。小班化本应该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利条件,但实际上却没有带来农村教育质量的大发展。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我认为其症结就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在教学中没有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师压力过大,学生负担过重,教学成绩不理想的局面长期存在。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理应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学定教,顺学而教,还教学以学为主的本来面目。
  一、以学定教,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教学大纲中阐述的课程目标以获取知识、技能和能力为主,而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体会各学科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也就是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对各学科的兴趣,以便于更主动地学习。所以,新课标的总目标也是最终指向于让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小学高年级数学成绩不高的原因就在于学生不会分析思考,思维固化,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教师授课方式落后,在授课中不考虑面对新问题学生如何想,课的设计是从教师的认识出发的,不是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的,学生无法产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是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出发,或者纯粹就是对现成设计的照搬,教案与课堂严重脱离,教案与学生严重脱离,教师没有抓住学生思维,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
  以学定教,教学设计就必须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不能按照教师的思维模式展开教学,或者以教师的思考替代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及时地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要知学生所惑再以解此惑为目的而展开教学,做到教学中的有的放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备课就是教师在课前尽可能多地考虑在展示学习内容以后,学生会产生多少疑问,会怎样想,然后紧紧抓住学生思维上的冲动,把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处,这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主的有意义的教学。另外,教师还要努力抓住课堂中的随机事件来调整原有的教学设计,激起兴奋点,这是营造课堂氛围的最好时机。例如,一年级语文《登山》教学设计就可不拘泥于课文上的字词学习,先引导学生根据图画多说话,最后再回到字词句的学习,课堂氛围就活跃了,学生学得才轻松。再如,在教学《手捧花盆的孩子》这篇课文时,应该抓住“诚实”这个话题,让学生多说、多想,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以学定教,教师就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及其在课堂上的其他表现,及时发现他们在接受知识过程中的种种信息。教师什么时候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并且作为一个共同学习者,以互助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来,什么时候他就能够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质量指标主要指向于学生,教学的出发点理应指向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所做的就是让学生认知与教材达到有机衔接,只有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新知识联系起来或者发生矛盾时,学生才能积极地思维,才能有富有意义的发现,只有这种联络的形成才能有效避免教师“唱独角戏”费尽精力,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一知半解的被动局面。
  二、顺学而教,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
  顺学而教就是要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关注学生所思、所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现场表现,让学生力所能及地想、力所能及地做,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让学生记住老师讲了什么,或者老师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顺学而教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行为上的自然流露,以这种正确的教育思想作指导,才有可能在每一个环节中不包揽一切,才能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纠正错误的过程中都把学生推在“风口浪尖”上,让学生产生思考的欲望,这样才能使课堂真正属于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顺着让学生如何学这条路走,这就是提高教育质量有效的措施,课堂中的这一点小改进或许就能迎来教育质量的大提高,这些小改进本身并不需要理论上的高度概括,当我们的目光瞅准学生,才能真正领会什么是教育。
  顺学而教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自然的交流与对话,在交流与对话中让他们了解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的思维逐步有序化,面对新问题知道从何处入手。例如《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就不需要用那么多复杂的语言去讲解,只要求学生在已有的数的认识基础上主动参与进来,自己感知数位、数的结构、数的读法和写法,这样获取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再如《体积单位的认识》这一节课是由演示实验引入的,这个实验能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呢?体积单位1cm3、1dm3、1m3可不可以用实物模型展示一下呢?同样《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学习时教师用教具在讲台上摆啊摆的,学生看了半天还是总结不出体积公式,为什么呢?因为学生只看了摆的过程并非亲身经历,教师没有顺着学生的感受教学,自然效果不好。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把目光聚焦于学生的种种表现,抱着怀疑和重新审视过去经验的态度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教学过程是否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祝县松山镇教育辅导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15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