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把握“学程”,有效“导航”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晓波

  “学程导航”就是根据学习的课程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规律,指导并引导学生高效地获得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教学理念。它强调“以学定教”,教师跟着学程走,学生是学习的、课堂的主人。
  实施“学程导航”教学模式以来,数学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方式上充分凸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由主讲者的地位真正转变为引导者。不过,“学程导航”教学模式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教师有充分的预见性,并且预设好每一种情况的引导策略。为了构建“学程导航”有效课堂,我认为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精心预设源于准确把握,课堂设计成为“有矢之箭”
  
  学生的思维不是一张白纸,它有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每一个教学的前奏,教师需要用预习提纲、课前提问等形式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在检查或交流预习作业的过程中教师用心感受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并迅速对教学预设作出相应调整。在教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我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作业(预习作业,包括:1.整理以前学习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计算三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3.尝试进行两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发现学生对于运算顺序的掌握非常扎实,遇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够自觉运用以前的知识按顺序计算,那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已经初步达成,重新思考后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分数简便计算上来,从而避免了一次低效的课堂教学。精彩预设并不等于完美呈现,在实施教学预案时,要灵活、机动,不断调整设计,学会放弃一些无效的教学设计,抓取课堂上的及时性资源,生成新的教学内容。只有准确地把握了学生的学情,教学的预设才更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才能成为“有矢之箭”,教师才能有效导航。
  
  二、成功导航应有“工具”、抓手,自主探究能够“拾级而上”
  
  数学作为一种抽象化的符号体系,以其严密的理论体系构建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在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担负着开发思维、提高生活的理性水平等重任,这时教师的主体地位应该充分发挥起来,给学生一系列的“工具”,让学生能够沿着这样的扶手逐步拾级而上。如借助学具操作,手脑并用帮助思考。教学乘法口诀时,先让学生拿出小棒,通过摆小棒探究2的乘法口诀,││ 几个2?再摆小棒││││几个2?用同样的方法自主探究就可以得到3、4、5……的乘法口诀。对于低中年级的数学课堂,借助学具操作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显性,再由学生说出其操作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如此探究,学生才能借助工具“拾级而上”,才能给学程导航下的数学课堂以有效的保障。
  先对某一知识系统进行传统方式的分析讲解,并板书形成一个只有空节点和空联接线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填入合适的概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思维导图“以形为主”的知识体系。比如讲解“数”时,形成以下板书:
  
  三、习题设计多做加减乘除,分层练习重视“缺点放大”
  
  练习的效果并不取决于多,而取决于精,在于有效。我们是教材的使用者,不是教材的奴隶,书本提供的练习只是一种参考。我们可以认真解读练习题的层次和目的,多做加减乘除法(即增加经典习题,减少反复机械练习,一题多变练习一片,相似练习整合成一题或一个题组)。比如在上《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课时,我仔细分析了一下本课练习,归纳成三个层次:1.直接运用今天的新知识,用一个小数乘10、100、1000;2.利用本课的知识进行名数的改写,需要先弄清乘10、100、1000还是除以10、100、1000;3.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眼光看生活。每一个层次的练习我都选择1~2道有代表性的题目,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课堂上我花大力收集源自学生的信息反馈,发现错误,及时补救。这种“放大缺点”式的方法,更能帮助学困生消化新知,为提高学困生的解题能力进行切实有效的课堂指导。
  特级教师徐斌说过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在生成的课堂上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需要教师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运用教师的智慧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
  
  四、教材使用尝试深度开发,课堂教学创生“无限空间”
  
  学生在课前一个个像“问号”,在课后一个个像“句号”绝非是教学成功的标志。我很欣赏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课堂上教师应该将学生课前的一个个“问号”变成“句号”,但同时我们还应该给学生留下些什么?这就需要教师尝试开发教材,给课堂开辟一片“思维的新空间”,让学生去细细琢磨。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整数除法时,教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后,适时补充一道试一试:325÷5。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题目该怎么做,学生在做一做、辩一辩、说一说的环节中更加明确首位不能整除的时候,要将余数余下来与后一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既对教材有适度的延伸,又紧扣本课教学的难点,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本来教学已比较成功了,但我没有就此打住,我接着抛出最后一个问题:学了今天的知识,大家已经会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些同学还会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那你会做四位数除以一位数、五位数除以一位数吗?将学生思维的触角朝向更广阔的空间无限延伸,我明白那里有更多的知识等待学生去发现!
  除了知识的开发外,还可以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接受数学文化的熏染,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与内在魅力。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导入,引领学生逐步体验圆的神奇魅力;探究结束,我向学生介绍了古代关于圆的记载,丰富圆的历史渊源;最后,我们更是借助“解释自然中的圆”和“欣赏人文中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层层铺染、不断推进,让数学课堂摆脱原有的习惯思维与阴影,真正美丽起来。
  数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我立足从过程与凝聚两个角度进行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麒麟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89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