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韵红

   摘要:培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是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当前教育改革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职业导向为指引,以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指导思想的角度,探索学前教育专业一体化、模块化教学设计方案及实践教学环节内容,突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导向性。
  关键词:学前教育 职业导向 教学设计方案
  
  重视学前教育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政府确定的发展幼儿教育的方针是: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为儿童提供更加广泛的学前教育机会。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状态影响着儿童一生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消除贫困和提高人口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对于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对其施加教育影响力的学前教育教师的培养问题,就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教育问题,必须从当前社会需要的定位、从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深入思考。本文以职业导向为引导,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指导思想、课程模块设置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以下的思考。
  1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学前教育教师实施教育的个体(儿童)的特殊性,使其专业人才培养体现出以下特点。
  1.1 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生动活泼性。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这一规定表明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美国一个教育研究基金会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了学前教育的儿童与没受过学前教育的同类人相比,有三个明显的差别:一是明显提高了学习成绩,学业完成率高,特殊教育需求少;二是明显提高了社会稳定性和社会责任感,成婚率高,就业率高,占有资产率高,犯罪率低;三是明显减轻了纳税人负担。由此可见,学前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认识到这一点,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时,必须从幼儿发展的基础性需要出发,以人为本,以幼儿需要为教学中心,把促进人的基础性发展作为进行专业规划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和依据。幼儿阶段的学生,其形象思维活跃,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进行对世界的探究活动,在行为上更多表现为模仿和游戏,从而建构起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这就决定了一个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必须是主动、积极的教育者,同时又是活泼的、善于进行人际交流的、个性开朗的引导者。试想,当一群叽叽喳喳的幼儿成天面对着一个沉默寡言的教师时,或是当家长把初入园的幼儿交给一个不善于与人沟通的教师时,教育是无法有效开展并取得实效的。因此,学前教育所需要的教师应该是生动、活泼,给儿童带来亲情般感受的老师,应该是引导他们开心地进行游戏活动的玩伴,应该是能成为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榜样,是做人基本准则的被模仿者,只有这样的人才规格,才能满足学前儿童基础性发展的需要。
  1.2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性。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需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学前教育的基础地位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其实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是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的统一;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潜能的开发提供机会,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素质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探究的精神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初步正确的道德认知和美的认知,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培养幼儿对世界进行探索的能力和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这些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幼儿智力的开发和良好个性的形成,尤其是对人的一生的充分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奠定作用。对于承担这一教学任务的教师,首先需要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加深理解并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其次,要具有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各类游戏活动,探索开展素质教育活动途径的职业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开展素质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并具有学前教育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1.3 学前教育的社会需求性决定了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导向性。学前教育是直接面向幼儿所实施的基础性教育,“九五”期间我国基本解决了大中城市幼儿入园难的问题,从“十五”开始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转向了农村,但农村幼儿教师缺乏或专业水平低、教学设施不够等成为了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因素。即便是在城市,保教结合实施幼儿教育的目标要求也未完全落实到位。有的幼儿教师是小学教师转过来,掌握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技能,但不掌握幼儿的心理活动特点;有的幼儿教师只会教书,对保育工作一无所知甚至不屑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有的幼儿教师缺乏职业道德,甚至因为幼儿不良生活习惯而嫌弃幼儿等。种种现象迫使大家思考,培养什么样的学前教育学生以适应当前我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实际生活中的幼儿教师的规格是什么样的。
  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应该根据人力资源市场的人才需求规格进行设计,以职业导向为指引,同时以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标准、保育员职业标准为依据进行专业规划,培养学前教育职业岗位上的“双师型”教师,即同时具有开展幼儿教学活动和保育工作的能力,能直接上岗开展学前儿童教育的“双师型”人才。以职业导向为指引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体为:学前教育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并具有学前教育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其适合的职业岗位是:托幼机构从事幼儿保育、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岗位、学前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的幼教工作者岗位。
  2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颁布)和《幼儿园工作规程》(1989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主要精神,同时,《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的幼儿教育发展目标、发展方针和管理体制,这些都成为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方案设计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在对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教学设计时,落实其指导思想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2.1 强调以人为本,以幼儿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人的持续发展为主要指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活动的开展要紧紧围绕学生的身心特点而设计,这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遵循的一个指导思想。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必须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等基础性学科知识,认识幼儿心理活动特点、学习心理特点;在各种教学活动设计中,要时刻关心每个幼儿的感受,学会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遵循幼儿认知发展规律设计教学,并从幼儿世界中感知他们的需要,这样的教学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划时,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学前教育教师必须树立幼儿是持续发展的、主体不断自我建构过程的观念,以人的持续发展作为指引,才能真正促进幼儿潜能的开发。为达到这一目标,除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技能课外,必须设置拓展性课程,促进其形成持续性发展的理念,以利于今后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体现教学促进学习者持续发展的教育目的。

  2.2 学前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和科学的儿童观。树立幼儿是持续发展的、主体不断自我建构过程的观念,把幼儿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会尊重幼儿的感受,尊重幼儿的选择,从而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游戏活动中,要尊重幼儿,要时刻关心每个幼儿的感受,在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各类游戏活动中有所偏向;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独立自理的能力。
  把幼儿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对学前教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我国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法治意识的培养依靠的是全体公民基本素养的建设,这当然也包括对幼儿人格权和基本权利的尊重。为了确实体现对这一权利的保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加强法律基础知识尤其是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知识的学习,学会尊重幼儿、热爱幼儿。
  2.3 学前教育培养的人才尤其要重视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一项“幼小衔接”研究表明,孩子进入小学后影响学业成绩的第一位因素不是知识准备的问题,而是儿童社会性的成熟程度,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儿童是否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这里的“环境”条件不仅包括提供幼儿认知发展的操作材料等条件,更重要的是人际关系的环境。因此,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素质也应该成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强调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往、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往,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和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这不仅要求幼儿教师自身要具有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身心,还要求具有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才能真正扮演好成人与幼儿、与自己的成功沟通,担负起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家长之间以及幼儿与其他人群之间沟通的促进者角色。
  3 以职业为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模块化教学方案设计
  S・拉塞克认为,教育内容是“指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它们是根据各种社会为学校规定的目的而设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案不仅要体现幼儿教育内容的基础性、启蒙性、全面性的特点,还要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及与职业岗位相匹配。按照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规定,幼儿教育内容主要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以幼儿为本、树立大教育观的背景下,在重新审视原有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必须体现前面所提到的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特点。
  3.1 在课程设置上,规划设计模块化的教学方案。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根据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设计满足行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以职业为导向,以职业标准为主要内容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计,具体体现在专业教学计划中,主要分为以下几大模块。
  3.1.1 公共必修模块。主要开设思想政治课程(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职业道德等)、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等,主要是根据同学历层次培养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最基本的人才规格而设置。
  3.1.2 专业必修模块。主要开设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培养职业核心技能。
  3.1.3 科学人文素质模块。主要开设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公民权利与义务、职业生涯规划、社交礼仪、艺术欣赏等课程。这类课程是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也是拓展性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块。
  3.1.4 专业选修模块。主要开设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儿童文学、幼儿园手工、幼儿教师口语、幼儿体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幼儿英语教学法、学前教育管理学、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生活方式与常见疾病预防等课程,由各教学班根据当地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学生根据个性发展的需要视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设。这部分课程的设置主要体现专业拓展性,如幼儿活动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幼儿教育活动中的能力培养。
  3.1.5 职业资格证书模块。安排有普通话证书、幼儿教师职业资格证书以及保育员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课程内容,可以在相应的课程中进行或集中进行培训,主要进行实际工作环境的实践操作,并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3.1.6 实践教学环节模块。
  3.2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块。以往教学计划主要安排的实践教学集中一次性地体现为毕业实习,为了突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实用性,以职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块可以设计为课程实践内容以及集中性实践内容两个部分,教学中必须突出这一模块的教学安排及检查指导,才能保证职业导向式的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实效性。
  3.2.1 课程实践内容主要随课程同时进行,在同一学期完成理论知识内容的学习时,必须完成相应规定的实践教学内容的操作,以列表的形式将各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分解表中。
  3.2.2 集中性实践内容具体设计为:
  3.2.2.1 参观幼儿园。安排在第一学期进行,主要让学生对将来从事的幼儿教育工作有一个感性认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建立职业认同感。主要是请幼儿园的的领导或教师等全面介绍幼儿园教育及管理的情况,让学生了解幼儿教学的内容、特点、过程、目的等,为进一步学习和将来从事幼儿教育打下基础,培养对幼儿教育的兴趣和对幼儿事业的热爱。
  3.2.2.2 开展教育调查活动。可以利用假期进行,调查内容为当地幼儿教育的发展概况及现状,认识存在的问题,探讨学前教育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及解决的措施等,并完成书面调查报告,与同学共同开展一次专题讨论会。
  3.2.2.3 教育见习。在每个学习期间至少安排一次,见习内容主要是了解并实际操作幼儿园教学的组织及保育工作,学生需体验幼儿教师、保育员等不同角色,从备课、听课、评课、家校合作活动等全方位进行见习。
  3.2.2.4 保育员技能操作。这一实践活动可集中安排在完成保育员证书考核课程的学习后进行,也可安排在每一次的教育见习活动中。学生需要参加保育员职业技能培训,并报考职业资格证书,有条件的教学班可以将操作场所设在幼儿园进行,也可以自己建设保育员技能操作模拟教室进行。
  3.2.2.5 幼儿教师五项基本功,这是按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进行培训,并参加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考核,要求学生获得合格证书,表明学生具有基本的开展学前教育教学技能。
  3.2.2.6 毕业实习与毕业作业。毕业实习是全面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性实作训练。实习内容不仅包括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保育工作,还包括班级管理工作,如学习制定教育工作计划(包括周计划和日计划等),尝试独立进行班务管理,协助记载幼儿成长档案等,还要参与负责与家长联系等各项工作。针对毕业作业,需要突破以往以论文较单一形式评价的局限,开展进行注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除论文形式外,以实习工作记录为主的档案袋考评、教学游戏活动设计方案、个案教学活动探讨、实习活动小组展演等形式都应该进行探索。
  以上教学方案设计,将在高职教育、成人教育全脱产学习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中进行实践探索,以改革传统教育中重视理论学习而与实际职业岗位需要脱节的教学设计,以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体现职业核心能力,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和职业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S・拉塞克等著,马胜利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本文属于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2010Y139)“职业导向式的专业建设教学方案研究”的论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22351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