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新精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人的思维能力发展的能源力量。没有兴趣,思维过程就不会开始;没有强烈而深厚的热情,思维过程就不能深化、持续,也就没有创新。
   1.克服厌烦的心理。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功课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喜爱作文,就会自觉地努力练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能力。但不少学生对写作产生畏惧甚至厌烦的情绪。如何才能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首先应先把握住目前学生的心态。当代大学生们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感染,通过各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和视听手段,已经拥有当代生活的大量信息。新旧观念的碰撞,他们有许多不解的问题,有许多话要倾诉。如果教师能把握他们的心态,适宜地用作文的形式引导他们,那么他们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其实培养写作兴趣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如阅读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发现知识,体味思想,感受引人入胜的意境、美好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语言、巧妙地组织结构,从而提高他们对写作的兴趣。
   2. 讲解点拨,鼓励为主,引导学生自觉做好作文后的修改和总结。作文指导不应停止在教师出了题目学生开始写作这一步。写作开始以后,教师的指导工作仍在继续,指导学生完善作文提纲、文章的结构,对写作感到困难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的注意,针对学生之间各自不同的情况,讲解点拨;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应当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指导他们开阔思路,展开联想,深化主题,讲求表现方法的完美。作文指导还应包括指导学生认识修改文章的重要性,自觉修改文章。
   3.破除作文旧观念,改革作文命题。旧的作文观念: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写完教师改。这种模式不同程度地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许多学生的作文离不开“八股”腔调。要突破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必须冲破因循守旧的作文练习方式,改革作文命题。叶圣陶说:“惟初学作文,意在练习,不得已而采命题作文之内法。”由此可见命题作文并非唯一的方法。因此,学生作文“意在练习”,不妨摆脱教师单一命题的限制,多设计几种作文练习方式。可以多让学生写一些生活体验,多写随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独辟蹊径,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使学生在写作中跳出习惯性思维,发展求异思维,发展想象思维。教师临场命题的方法不可完全偏废,这种方法有利于考察学生的写作水平。但是要明确:命题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素材积累,让学生写出真实的内容,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
   4.变换训练方式,激发创新作文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多种作文训练形式,如剪贴作文、拼图作文、音像作文、艺术作文、图文作文、科幻作文、寻美作文、问题作文、观察作文、实验作文等,既激发学生的创新作文兴趣,又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二、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进行改革”的过程。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所谓思维品质,包括七个方面,既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独立性、灵活性、敏捷性及批判性。我们课题组注重这七个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1.发散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研究、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它是创造思维的中心,是测定创造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把思维的广阔性训练贯穿于始终。在选材上,我们引导学生围绕题意,多角度追忆,从众多的材料库中选择最富有新意,最典型的题材来写。
   2.挖掘内含,训练思维的深刻性。事情无时不有,无处不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而学生对于小事都熟视无睹,认为无意思。原因之一是他们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重视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多思多想,从小事中写出深意。
   3.读写结合,训练思维的逻辑性。我们作文教学提倡“放”中有“收”,通过读写结合,对各年级要达到的作文教学目标进行严密的训练。要求学生在作文时做到:用词的准确性,语言的流畅性,结构的完整性,思想的统一性等,使学生作文有严密的逻辑性。
   4.多方法应用,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灵活的人创造性较强。作文教学中,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打破陈规、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写作。在高年级的作文写作教学中,我们要求变换文章结构进行写作。如写一件事,不光是能运用“顺序法”,还能灵活运用“倒序”、“插教”等方法,还要求学生运用独特的开头,多变的过渡等,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收稿日期:2011-10-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60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