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段敏
【摘要】大学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近年来,大学生心理疾病比例日益增高,这不仅需要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还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实工作中必须紧密联系大学生心理面临的隐患,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真正深入到学生心理层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和谐社会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逐步转型与快速发展,人们的利益需求越来越趋于多元化,价值观念也不断出现碰撞与交融,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扰和冲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疾病比例日益增高,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单纯是政治问题、思想问题和道德问题,相当多的是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心理问题。这不仅需要我们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解决,还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解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我们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必须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宗旨就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对大学生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对大学生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对大学生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高校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在大学生各方面基本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无疑居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着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和行为方式。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不仅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协调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有利于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自身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指导和咨询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增强自我心理调试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较大的隐患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栋梁、祖国的希望。作为跨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健康及由心理健康引发的诸多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有关资料标明,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出愈发严重的态势,它涉及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使众多的莘莘学子在学习领域、人际关系、自我方面饱受抑郁、焦虑、自卑、恐惧、压力和适应不良等情绪问题的折磨。因此,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到了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时候,而高校作为培养未来国家建设人才的摇篮,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大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需要。
1.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但是,他们不太了解中国的国情和民情,不懂得改革开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辩证的思考,容易出现心理困惑,产生不满情绪,导致对改革开放缺乏信心,甚至表示怀疑。
2.大学生的智力发展达到高峰,思想活跃,反应敏捷,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但毕竟缺乏社会实践,思想易脱离实际,有时好走极端,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盲目性,甚至有时会受错误思潮的影响,缺乏分辨能力。
3.大学生感情丰富,对于理想的追求往往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自我设计愿望较为强烈,往往却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使得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巨大的差距,从而影响自身的行为。
4.大学生要求独立,但又存在较强的依赖心理。进入大学后,脱离了父母的管束和高考的压力,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使得学生们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当生活、学习上碰到问题、遇到困难挫折时,他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家,表现出较大的心理依赖性,有的则采取逃避、抱怨的态度,严重的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他们不停地在思考、选择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准确地把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和差异,加以正确引导和帮助,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二)部分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脱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落实环节上出现诸多问题,实际运行效果不理想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总体上来说不容乐观,其主要问题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落实不力。心理问题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渐进性,而我们常常错误地估计“有心理问题者毕竟是极少数”,所以,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地疏导,导致问题积蓄越来越多。有一些高校领导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力度不够,认为只要保证学生别出事、别走极端就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做的多与少都无所谓。这势必为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留下隐患。然而,即使很多高校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并建立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也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但实际运行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度不高,主要问题在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单调,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跟踪不及时,针对性不强等。针对这些情况,高校必须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制定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不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积极开展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主要来自三方面:心理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德育工作者。相比较而言,德育工作者所占的比例较大。在德育工作者的行列中,每年都有一批年轻的力量加入进来。他们的加盟,自然壮大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队伍,增强了工作活力。但他们大部分是非心理学专业毕业的老师,不仅自身的心理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而且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也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就如何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关系存在难度。这些问题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给予解决。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心理素质,培养健康人格,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专兼职队伍,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是一项跨世纪的工程,是关系到民族未来、祖国兴衰的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是十分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坚定工作信念,感受工作乐趣,为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贡献力量。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摆脱传统德育观念的束缚,正确处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要不断地适应新形势,真切地贴近学生,从心理学角度正确把握教育对象、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工作,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的人。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全社会健康的心理,是和谐社会赖以存在的心理基础。同样,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个体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只有处在和谐的心理状态下,才乐于接受教育。因此,心理问题不能简单地施以大道理,而需进行耐心的心理辅导来加以解决。近年来,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增多,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采取切实措施,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确保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一性。两者在本质上都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用反映本阶级或政治集团利益和愿望的意识形态,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其思想行为向着符合社会主义高校培养目标和一定社会要求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包括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方式引导和改变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反应特点,预防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的活动。两者在工作内容上也有同一性。健康的心理使学生更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有效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心理条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合理扩展和延伸;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又会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两者在理论基础、具体任务、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既要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要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使思想政治素质与心理素质相互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政治觉悟、道德品质问题,而且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关注因思想问题而引发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解决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且要努力解决思想问题,使大学生在努力为他人服务、为社会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层出不穷,学生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1. 必须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坚持和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注重教育的层次性、实践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 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促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良性互动,实现优势互补;
3. 必须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4.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培养一支兼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队伍,使其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融入到自己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来,真正成为大学生的朋友;
5.必须积极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充分利用课堂,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际教学效果,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教育,形成健全的人格。
构建和谐社会,高校有着培养和谐人才的重大责任。和谐人才的标准应该是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心理和谐是和谐人才的基础。面向21世纪的教育,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自我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民族的素质好坏和祖国的兴衰。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其不断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不仅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的迫切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3] 孔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徽人民出版社.
[4] 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5]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6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