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品质》中的品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艳辉

   《品质》收录于苏教版必修三,这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写于1911年。小说讲述的是一个鞋匠为了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而被饿死的故事,以此表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品质”这个题目不仅概括了文章的内容,而且内涵很丰富。从文本本身来细细探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品质”一词的含义。
   一.靴子的品质――结实美观
   制作精美、质量上乘是格斯拉制作的靴子的专有品质。格斯拉从不做广告,橱窗里的靴子就能说话。“细长到非语言能形容的地步”“叫人看了舍不得离开”“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是神妙的手艺”……作者不吝笔墨,用最美好的话语来赞美格斯拉的靴子。皮革是没有生命的死板板的物品,但到格斯拉的手里,已经把它变成一件珍贵的艺术品。靴子是没有灵魂的,但它浸润了制鞋人的情感,它就变成了有生命的活物,它就能在读懂它的人面前绽放。格斯拉的靴子不仅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审美需要,事实上它的实用价值更胜一筹。他做的靴子非常经穿,以至于追求时髦的人宁愿只买易坏漂亮的靴子而不愿意经常光顾他的店堂。格斯拉去世后,他的杰作照样被摆在橱窗里,成了别人的样品,令人无限哀叹。
   二.主人公的品质――德艺双馨
   看过靴子的样品的人,一定想知道格斯拉其人。“他本人有点像皮革制成的人”、“因为皮革是一种死板板的物品,本来就有点僵硬和迟钝”、“只有他的蓝灰眼睛含蓄着朴实严肃的风度,好像在迷恋着理想”……人物的性格已经部分地表现在这样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严肃认真,不善交际的老鞋匠。诚实敬业的格斯拉对自己的手艺始终有一种自信,对自己制作的靴子很有把握。因为他用的是最好的皮革,花了很长时间,根据每一位顾客的实际情况,倾注了心血去完成每一件作品。面对大公司粗制滥造的时髦靴子和铺天盖地的广告,小手工业者要生存,必须顺应潮流:利用广告,追赶时髦,降低质量,粗制滥造。格斯拉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抗争。他坚持一贯的做人的原则,宁愿饿死也不愿偷工减料,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生命坚守自己的“靴子理想”,恪守一个普通鞋匠的职业尊严。
   三.社会的品质――浮躁功利
   小说以机器大工业时代对传统的手工业冲击为背景,工业垄断,机器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传统的手工业既费时又费力,小作坊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还有很多像格斯拉先生一样的传统手工业者也面临着失业的窘境。工业革命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心变得日益浮躁。大公司为了追求利益,在成本和效率上下功夫。“人们好像不需要结实的靴子了”,为了时尚,人们把质量放在了次要的地位。格斯拉坚守传统手工业时代的品质,他认为靴子经久耐穿是第一位,但顾客也许是喜新厌旧的。时代变了,人们的观念也变了,格斯拉的最好结局就是在坚守中走向死亡。
   四.作者的品质――道德良知
   高尔斯华绥的《品质》如同一个高明的乐师演奏一曲心理奏鸣曲,短短的几页就打动了读者。他借“我”的口吻,表达了对格斯拉的同情和理解,体现了悲天悯人的文人情怀。作家的心灵应该是敏锐的、充满感性的,会以一个真诚和关爱之心去看待世事万物。高尔斯华绥出生于英国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伦敦著名律师,自己也取得律师资格。后放弃法律,专门从事写作。1932年,高尔斯华绥“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生来口含银匙”的作家越过世俗的等级观念,表达了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同情。文品亦如人品,只有心中有爱的作家写出的作品才能让读者灌满深深地感动。
   当然,作家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对民族文化和文明的传承。高尔斯华绥对格斯拉的态度绝不只是同情和赞美。每个时代的变化中都会有格斯拉,他只是时代变迁中人物的一个缩影。在某些时刻,我们社会物质文明进步了,但精神文明却不能同步。当品质不再存在的时候,消失的不仅仅是像格斯拉这样的高超手艺,更是一种情操和精神。文章正是对现代文明的反思,对这些失落掉的优秀品质的呼唤。
   五.文章的品质――文质兼美
   一篇优秀的小说不仅仅在其思想上深刻,篇章结构安排上也有作者匠心独运的地方。从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来看,《品质》无论从哪一个角度你都能解读出格斯拉光芒。
   从情节来看,写了“我”和格斯拉的七次见面,各有侧重,丰富了情节和人物内涵。
   从人物来看,五次对格斯拉眼睛做了重点的描述,从老人的眼睛里,我们看到了他的理想和坚守。
   从环境来看,店铺的四次变化解读了人物性格及命运的变化。
   文本的解读具有多元性、个性化、开放性等特点。教师只有在深度和高度上完全吃透文本,才能胸有成竹,为教学的下一环节提供良好的基础。
  
   吴艳辉,语文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本文编校:王 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7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