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本院校实验室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宝健
摘 要:实验室人员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主体,承担着实验教学、辅导和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双重任务,在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性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升本院校实验室队伍普遍存在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积极性偏低等问题。
关键词:新升本院校;实验室队伍;数量;素质;积极性
近年,许多新升本院校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仍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实验室装备,使实验室硬件、实验环境和实验手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不容忽视的是,实验室软件建设并没有随着硬件的改善而得到加强,尤其是实验室队伍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完成现代实验室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新升本院校仅靠引进和增加设备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培养一批爱岗敬业、求真务实、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优秀实验室人员。实验室人员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主体,承担着实验教学、辅导和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双重任务,在高校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性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实验室队伍,就无法实现新升本院校有限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但由于历史和观念的原因,新升本院校一般比较注重理论教学队伍、科研队伍、管理队伍建设,实验室队伍建设则严重滞后,实验室队伍整体状况与当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极不适应。
一、实验室队伍整体数量不足
据调查,新升本院校普遍存在实验室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实验室人员疲于应付设备维护和实验教学等工作任务,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改善实验室管理工作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不少新升本院校的实验室除了1名实验室主任,就只有1名实验室管理员,甚至个别实验室只有1名实验室人员,没有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技工之分。而实验室的工作头绪多、日常事务烦琐、工作量大,比如,仪器的进出、资金的管理、设备的维护、低值易耗品的申请采购与保存、教学实验的准备与收尾、实验室的安全与卫生、实验室资料的填写与整理等具体事情比较多。这种“1+1”的实验室人员配备方式使实验室人员很难有时间去进行实验研究和管理改进,许多实验项目都是多年不变,且大多是验证性实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新升本院校实验室人员编制常常被随意减少、取消,或者把实验室人员借调到其他工作岗位,造成实验室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新升本院校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编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也没有制定相关的制度。事实上,关于实验室工作人员定编是有一定的依据的,高校还可以依照文科、理科和工科的特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二、实验室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1.实验室队伍学历层次偏低
新升本院校对实验室队伍建设普遍不够重视,实验室工作人员一直被看做辅助教学的第二线“教辅人员”,师生的头脑中也普遍存在“实验室工作无足轻重”的偏见。这些观念严重影响了实验室队伍的稳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实验室工作只是辅助性工作,不如搞理论教学、科研等工作有前途,从事实验室工作低人一等,一些有硕士学位特别是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不愿意到实验室工作,从而造成新升本院校实验室队伍学历层次偏低,实验室人员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极少,尤其是优秀拔尖人才相当缺乏。低学历层次实验室人员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过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因而无法用新的思路和知识对原有实验项目和方法进行改造,无法进行实验开发,造成实验教学质量难以上台阶,进行科技攻关、出科技成果更是谈不上。随着综合性实验项目、设计性实验项目、学生自选实验项目和开放实验项目的增加,新升本院校实验室队伍学历层次偏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新升本院校急需一支动手能力强、研究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实验室队伍,需要吸引高级人才长期在实验室工作,进而整体提高实验室队伍的层次和能力。
首先,学校应出台优惠措施,每年有计划地引进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学历人才充实到实验室队伍中,逐步使实验室队伍的学历结构趋向合理。其次,学校应推荐已取得学士学位、有培养前途、热爱实验室工作的年轻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一批稳定的、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技术骨干,为实验室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学校应鼓励实验技能娴熟的教师和高学历人员到实验室兼职,参与实验室教学、管理和建设工作,带动实验室人员同步提高,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更好地衔接。
2.实验室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
新升本院校实验室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实验室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外语水平低、计算机操作能力差、知识面窄等问题,无法更好地使用高、新、精的仪器设备。这无疑会阻碍新升本院校的教育创新和学科创新,对学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出高新科技成果和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因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
第一,提高英语水平。英语是进行国际交流、获取最新科技信息必不可少的工具。为提高新升本院校实验室队伍的教学水平及科技攻关能力,满足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学校应根据现职人员实际英语水平、岗位要求和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采取离岗培训与在职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提高实验室人员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口语水平。
第二,提高计算机使用水平。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新升本院校必须加速提高实验室人员的计算机使用水平和网络应用能力,使他们跟上计算机软件不断更新的步伐,熟练操作各种相关的新软件,了解软件开发的基础知识,掌握主页制作及多媒体运用等知识。
第三,拓宽知识面。目前,高等教育正朝着学科交叉、理工渗透和文理相融的方向发展,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亦需要高素质、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教师知识面偏窄就难以激发“连锁效应”,更难以“催化”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新升本院校由于长期从事专科教育,实验室人员知识面窄的情况尤为突出,严重影响着实验教学、实验开发和科技攻关。因此,学校应不定期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学者举办各类专业知识培训班,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更新、补充、拓宽实验室人员的知识面,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实验室队伍整体积极性偏低
高校实验室队伍作为高校实验教学、科研技术支持以及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的质量和水平。长期以来,受“重理论、轻实验”的传统意识影响,新升本院校实验室一直被看做依附学校理论教学工作而存在的教学辅助单位,实验室工作人员也被称为“教辅人员”。由于受“教辅”定位的限制,实验室队伍在新升本院校得不到重视,实验室人员的待遇普遍较低,导致实验室队伍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没有人的积极因素作保障,再好的实验室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新升本院校应尽快转变观念,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待遇,以逐步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1.转变观念
新升本院校要尽快转变“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实验室是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基地,是教育创新和学科创新的生长点,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及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没有高水平的实验室,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学,就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也就不可能出高新科技成果。新升本院校更要认识到,实验室建设的核心是实验室队伍建设,没有一支充满积极性的高水平的实验室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创造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学校从上到下要努力营造既重视理论教学又重视实验教学的氛围,使实验室人员享受与理论教师同等的待遇,充分调动和激发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新升本院校实验室人员必须振作精神,从传统思想中解放自己,认清自己的位置,从过去低人一等的阴影中走出来,勇于承担时代所赋予的使命。还要树立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理念,用良好的职业道德约束自己,树立岗位形象,用实际成绩来证明实验室工作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2.提高待遇
第一,改进工作量计算办法。由于实验室工作的特殊性,大部分实验室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整体软硬件环境的建设与维护、日常实验课的教学指导与服务两部分。而新升本院校在核算实验室人员的工作量时,往往只考虑实验课的课时数,繁杂的实验室维护和管理工作以及耗时的实验课服务工作均不被认可。这就造成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日渐低落,工作热情和干劲也受到挫伤。因此,学校在核算工作量时不应只考虑实验课指导,还应把其他相关工作内容都考虑进来,使实验室人员的劳动成果得到尊重,体现学校对实验室工作的全面认同。
第二,制定奖励措施。合理的奖励措施对激发实验室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实验室的工作成效与建设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升本院校应逐步设立以下四种奖励,以扭转实验室建设相对落后的局面。一是“实验技术成果奖”,目的在于鼓励实验室人员进行技术研究与开发,对仪器设备进行制造、革新、维修及功能拓展;二是“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奖”,目的在于鼓励实验室人员挖掘仪器设备的使用潜力,拓宽服务范围,提高资源利用率,获得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实验室管理先进奖”,目的在于鼓励实验室人员敬业奉献,规范操作,科学管理,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实验室评估优胜奖”,目的在于奖励对实验室建设作出贡献并被上级评估为优秀实验室的先进集体。
第三,完善职称评审政策。合理利用职务评聘这一杠杆,不断挖掘潜力,充分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现行的实验技术系列职称到副高级实验师(副高级工程师)就基本封顶了,能升到正高级实验师(正高级工程师)者甚少,这严重挫伤了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使实验室人员感到长期在实验室里工作职称没奔头,不少实验室人员在做科研时就转行了,评职称时也是走教师序列。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新升本院校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成果,限制了实验室队伍中实验师和高级实验师的数量,造成实验室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变动频繁,高学历人员不愿进入实验室工作。新升本院校要使实验室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就应在实验技术序列职称中设置正高级职称,吸引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安心实验室工作的高学历人才到实验室工作,使实验室成为集聚精英的场所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基地。
参考文献:
[1]潘雅玲,张伟新.实验室队伍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4).
[2]张远方.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6).
[3]丁刚.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卢小兵.教育部部长周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是核心[N].科学时报・大学周刊,2003-04-08.
[5]罗东,兰中文.对建设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实验室队伍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3).
[6]乌勒彩拉,赵敏,李志明.转变观念 切实加强实验队伍建设[J].内蒙古中医药,2006,(5).
[7]姜华,蔡一枚,李学梅等.试谈当前实验室队伍建设面临的新问题[J].实验室科学,2004,(1).
[8]赵庆双,李德华.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
[9]盛洪生.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5).
[10]贾挚,尹秋艳.高校实验室队伍现状分析及建设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
责编:一 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90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