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语文作业成为学生的美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满姑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教师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习成效。但是在升学成绩仍占重要地位的今天,许多教师往往只注重作业的数量、正确率和与考试的关联性,使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最沉重和无奈的负担。
  有研究表明,成绩低的初中学生,有效学习时间量平均只有40%,成绩高的初中学生,有效学习时间高达85%,这表明有效作业时间与成绩高低呈正相关。而这种正相关仅仅出现在那些执著追求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布置可能产生高成功率作业任务的班级,并且在学生作业过程中,教师进行了及时监督、指导和矫正。否则,即使学生为完成作业而占用时间量多,学业成绩进步也不会大。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寻求促使学生成功完成作业任务的有效办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并用有助于增进学习的效果,消除学习的疲劳。同样,作业内容、形式和解答方式的多样化,也有助于克服作业单调乏味的现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当教师布置一些内容活泼、形式多样、解答方式各异,又能将同一课题得到多种练习的作业任务时,学生的参与水平就会有较大提高,作业质量也会有明显改善。笔者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以下一些尝试。
  1.注重差异性
  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若在布置作业时区别对待,发掘他们的长处,不仅能减少挫败情绪,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笔者在教授古代与现代诗歌,挖掘其意境时,常常会要求学生发挥所长:善写者用笔描绘,善画者用图点染,善歌者寻找恰当的歌曲和恰当的歌词表现,然后在展示成果时,说明内容或理由。这样,全班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调动起来了,成效自然更好。更主要的是连平时成绩不突出的学生也得到锻炼和表扬的机会,长此以往,他们对学习语文的热情岂会不高涨?
  2.注重实践性
  语文学习并不只是学习怎样解答阅读题,更要让学生学会积累、分析、整理阅读所得的材料,从而拓宽知识面,增强实践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在布置作业时,如果适当布置一些重实践、轻理论的任务,成效会更好。如:课前课后搜集或摘录有关某个人物、题材等的资料,展示时互相补充,比教师单方面传授效果更好。尤其对于一些较为枯燥的说明文,为让学生读懂文章内容和结构手法,笔者常会采用“记者采访专家”的形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一部分学生充当专家,准备好回答文章介绍的相关内容;另一部分充当小记者,根据文章内容,列出问题提纲。教师则在一旁指导补充不足之处,这样化枯燥的课堂传授为学生积极的作业探讨,课堂活跃,参与面广,成效更是事半功倍。
  3.注重趣味性
  作业的趣味性依赖于作业的呈现形式和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对于低年级学生,那些充满色彩、富有刺激的作业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而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更乐于从事思辨色彩较浓的作业,以显示他们思想的成熟。引导学生分析材料、联系生活,这对一般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因此参与的主动性不强,但如果换一种方式,就不一样了。笔者至今印象深刻的是在教授《羚羊木雕》一文,探讨其中心思想时,学生产生了几种观点,为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其思想主题,反思自身的生活,笔者把学生分成两组,布置他们搜集材料证明各自的观点,三日后开展辩论赛。虽然学生的观点和论据有些幼稚和单薄,但整场辩论赛学生的关注度、参与度空前高涨,在搜集资料、准备辩论的过程中,其他学科任教教师都发现本班学生把语文任务放在了首位,而其他班级则不同。这不就恰恰证明,语文作业成为了学生首选的精神美餐?
  4.教师兼顾自己的适当参与性
  这里的教师参与并非指教师简单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和讲评作业,而是指当堂作业教师自己的适度适时参与。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的认知方式有两种基本的类型:独立性和依赖性。所以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独立程度,按照每个学生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可以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适时辅导,因材施教;也可以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实现合作学习,降低难度;还可以提示或直接告诉应查阅的资料或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可以直接加入学生搜集、探索、讨论的行列,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总之,不要只把作业当成是给学生的任务,学生能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时常看见老师的身影,对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种激励,作业的成效自然会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安福县华泰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徐纯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90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