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公共武术课程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公共武术课教学效果这一主题,对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从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即教师,体育教材,传播媒介,学生,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高校公共武术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公共武术课;教学效果
  
  一、加强武术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水平优劣直接影响高校武术教学的开展。常言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目前,我国体育教师现状可总结为“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队伍不稳”,教师质量亟待提高。要提高教师师资,一是,抓好武术师资来源的建设。体育院校是高校体育教师成长的“母体”,直接影响师资队伍的水平。因此,体育院系不仅要重视技能培养,而且还需不断深入研究与其有关的众多理论知识,如各类健身、养生的功法机理等等。二是,加强教师的再教育工作。社会在不断发展,任何人都需持续不断地再学习受教育,才能把握时代的要求。因此定期组织针对专业教师的武术培训,外出进修等继续教育活动,有计划的举办各种教学、训练裁判培训,开展武术教学经验交流,使武术教师始终跟上武术发展的步伐。
  二、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武术课的关键。兴趣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是人们积极认识某事物或从事某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的社会实践培养起来的。因此,如果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对改善武术课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
  在上首次课时,教师向学生讲述一些武术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讲述或观看一些武术传奇人物和有关武术的传奇故事,如霍元甲力挫国外拳手,弘扬民族精神的传奇;李连杰、成龙等新一代武术明星事迹;少林、武当、峨嵋等门派神秘的故事等,从而有效的诱发学习武术的欲望。另外,要讲明武术的主要特点、学习方法,与一般的体育项目的区别,让学生了解武术在健身、防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通过正确引导学生对武术课的目的、意义的了解,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学习武术兴趣的内在动力。
  三、运用电教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高校武术教学基本上采用传统的“教师口头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单调教学形式,武术课教学效果不佳。多媒体以其独特的优点进入教学中,它作为武术课的辅助手段,是改进武术教学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武术技术动作的讲解示范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中的图形移动、旋转、定格来演示动作的轨迹,动作过程及身体各部位的空间位置,通过慢速播放配同步解说,使学生明确动作的要点、方法,加深理解,掌握正确的动作概念,形成运动表象。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不同的视频、音频、图片合理的插入到课件中去,使其生动、形象、直观,更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武术比赛、散打擂台赛等大型比赛,学生在观察优秀运动员的演练技巧、技术风格和动作的规范性同时,开阔了视野,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四、突出武术的攻防技击性
  武术动作的攻防技击性是它的本质特性。长期以来,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武术套路是“花拳秀腿”的看法。虽然武术套路为了联结贯串及具观赏性,穿插了一些不具备攻防意义的动作,进行了一些艺术加工,但其精髓灵魂--攻防技击性仍然可以通过一招一式表现出来。关键在于教师在授课时是否讲清动作的攻防含义、技击方法,“明法而知理,教拳之所用”,因此在强调技术规格的同时,讲明一招一式的攻防含义。初级套路教学对于没有武术基础的普通高校学生来说,比较难以接受和掌握,而散打摒弃了传统武术先练桩、基本功等先期的基础功夫练习,以其刺激、实用、运动量大的特点使武术课不再那么枯燥,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加武术运动。
  五、注意语言表达,提高教学艺术
  教师语言是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媒介,他是一门科学,同时又是一门艺术。掌握语言艺术的精髓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武术教学中,语言要求准确,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对于武术内容的分析、演绎、阐释、论证要实实在在,其内在联系的讲述用语要贴切,语义要清晰,善于使用武术术语进行讲解。因为武术术语的动作名称一般是根据动作结构、形象和动作方法而取名,能表达动作全貌,如“马步架打”“歇步冲拳”等。语言精确是要求教师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丰富的能容,做到言简意赅,精益求精。还可使用单个字,如“腾空飞脚”动作中蹬地起跳、摆腿、提腰提气、拍手拍脚的过程,归纳“蹬、摆、提、拍”四个字,简单提示学生动作。此外,语言要生动形象,如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行步赛粘等,使用这些自然景物和动物来比喻动作,便于理解和记忆。在中华武术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武术家的不断积累和提炼,形成大量口诀化的武术谚语,如“前腿弓,后退绷,挺胸立腰莫晃动”“冲拳不过肩,掌指齐眉尖”等,使用这些顺口溜便于学生记忆动作。
  六、提高示范质量,培养学生骨干
  武术历来讲究“身传口授”,即教师要注重直观演示,身体力行,多以领做为主,配合语言提示,使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较快掌握动作。
  教师的示范要注意示范的位置、速度等。选择最佳的示范位置,可根据教学内容,动作难易程度及教学效果等进行选择调整,套路变换方位时,及时调整示范位置,保证始终在队伍的钱、左前或右前方,尽量做到示范动作路线和学生跟做的动作路线方向一致。示范速度要根据课的具体情况而变化。在新授课时,一般以正常速度做一次完整的示范,使学生初步了解所学的动作路线、动作方向、段落结构,形成整体印象。而后采用不同示范面,慢速做分解示范并结合讲解,使学生了解动作的要领、要求,易犯错误等。在课堂上把学生骨干安排在队伍的不同位置,这样不论套路方位如何变换,学生都能看到示范动作。老师此时还可停下来观看学生练习,及时纠正错误,进行指导。分组练习时则有利于调动学生骨干的积极性,促进同学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武术氛围,培养武术兴趣,对促进武术课的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定期举办武术竞赛和武术交流活动,加强课外武术训练,多渠道开展课余武术活动,营造良好的武术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武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在平时有“用武之地”,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吕韶钧.武术课教学应做好的四个环节[J].中国体育教育,2002,(3).
  [2]张晋峰.提高高校公体武术课教学效果教法探析[J].武术科学,200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92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