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难美性项目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体育课程作为高校公共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于学生身体素质有着重要影响,对于学生心理、行为等方面也能够形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建设工作应当得到充分重视和不断提升。当前,很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都开设有一些难美性课程,虽然难美性项目课程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但是由于在难美性项目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得相关优势和价值难以充分体现,为此,高校应当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断寻找方式进行改革。本文主要据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  难美性项目  问题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2813(2019)03(c)-0101-02
  难美性项目,通俗来说,可以理解为“又难又美”的项目,项群主要包涵的项目有竞技体操、艺术体操、武术、跳水、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这些项目训练,比赛的评价是在一定规则下的主观评价。它们不但要求基本姿态美、基本技术美、身体动作运用美、各种造型的动作美,而且要求动作新颖独特,难度高。同时,难美性项目对于相关参与人员的身体素质、形体、审美、心理意志等方面的培养提升都有独特的价值。目前,很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中都包含了一类或几类难美性项目,由于在难美性项目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得相关优势和价值难以充分体现,为此,高校应当要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断寻找方式进行改革。
  1  难美性项目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的不足
  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通知,不仅突出强调了学生体质的增强,更多地关注了运动技术的传授和运动技能的提高,要强调了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对其个性发展和品德健全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指出,高校体育课程的开设,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素质提升为重要目标,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既要考虑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已统一这一指导思想,并一直用这一指导思想指导着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各项活动的开展。
  对照相关文件以及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实际需求,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的难美性项目教学还是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是对审美性的强调不够。难美性项目相较于普通运动项目,其重要特征就是动作较难,同时又追求一定的美感,而在其中也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审美意志。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开展难美性项目教学过程中,为了片面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技能方面培养,而忽视了引导和指导学生对艺术层面的追求。
  (2)是“一揽子”教学法。由于难美性项目对参与对象个人身体条件有一定要求,因此,要能够有效开展难美性项目教学,应当要注重“因材施教”,但是反观现状,很多高校在开展难美性项目教学过程中,还是采取统一集中式授课法,这样所造成的后果是,一方面,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者跟不上节奏的学生往往学习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在课程评估过程中,也难以体现公平原则。
  (3)是渗透教育不足。难美性项目作为一项需要长期锻炼才能够取得明显进步的运动项目,需要学生平时经常性地加强锻炼,才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往往还是将项目教学工作局限于体育课进行,但是由于体育课本身次数较少(一般一周只有一节),加上课时也只有50min左右,使得学生难以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2  难美性项目教学改革思考
  (1)培养学生的审美追求能力。
  作为难美性项目的教师,要充分把握难美性项目的特点和优势,注重对学生动作技能和审美追求的全面提升,而这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为此,教师除了需要继续加强对动作技能的教学和训练以外,要将教学的重点向审美方面进行适当倾斜,具体而言,一是要加强对难美性项目的艺术教育力度,尤其是要对其中的艺术知识、审美知识进行充分传授,让学生能够树立起对难美性项目的正确认识。二是要多向学生播放一些难美性项目的表演视频,并且鼓励学生课后自己积极去寻找相关素材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多看、多听中去充分实现难美性项目的美感熏陶和审美领会。三是要培养学生将艺术意识渗透到运动中去,并自觉体现于动作中,教师应当在学生完成相应的动作的时候,指出其在美的表现方面的不足,以及如何通过自我控制、加强动作协调等方式进行提升。
  (2)开展分层教学。
  难美性项目教师应当要充分认识到不同的项目对学生身体素质、体育接受能力所提出的不同要求,在此基础上,探索开展分层教学法。一是在课程开展之前,先通过一定的测试项目,如体能测试、形体测试等,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并且根据身体素质情况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的学习组。二是对于不同的学习组,要制定不同的训练强度和训练进度,比如对于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较好的A组学生,可以重点强化其动作性、艺术性的全面追求,而对于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较弱的C组学生,则可以重点进行相关知识概念的传导,以及基础动作要领的教学。三是在评估测试方面,教师也要分层进行,主要是要根据对不同组别的学生平时所开展的训练内容以及训练要求,来设计差异化的评估维度和评估标准,使得充分体现公平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要渗透泛在教育的理念。
  所谓泛在教育,就是时时刻刻进行教育,这在大学难美性教育方面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却可以渗透其中的理念,即加强对学生的课外日常教育,以增强学生对难美性项目教学内容的充分吸收和达到充分训练的目的,具体措施方面,一是难美性项目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比如晚上时间、节假日时间等,组织对难美性项目有一定兴趣的学生进行训练,帮助其更好地掌握一些动作要领,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二是可以将一些难美性项目的教学小视频、欣赏小视频或者相关文字内容经常性发布到学生微信群、QQ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随时打开观看或者学习,增强对相关要领的印象和把握。
  3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中的难美性项目,既是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中的一个创新点,也是一个具有独特作用的“亮点”,但是要能够真正促进难美性项目的价值在学生成长中得到体现,高校体育教师应当要针对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积极进行改革。本文结合笔者日常执教经验及观察总结,提出了若干思考,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云朝,顾跃.“人本主义”视角下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探究[J].科教文汇,2014(6):96,103.
  [2] 曹电康,贾谊.山西省普通高校体育学习评价内容现状及对策[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89-91.
  [3] 黄鹿,熊巍.对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12):169.
  [4] 常青,王晓瑭.以阳光体育为背景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280,2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7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