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唱响作文教学的“生活化”之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史冬梅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生活是一座挖掘不尽的宝山,写出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作文才有生命力。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挖掘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的阅读积累,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寻找“源头活水”来减轻学生写作文的难度,把作文变成一件让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同时,在生活作文教学中也应该践行陶行知把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作为教育的宗旨,把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改革传统作文教育的核心。
  一、立足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作文思维
  生活作文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良好途径。根据活动心理学原理,儿童的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内部动力。写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而语言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社会的交际工具,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学生这个名词,就是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道。学会生活,学会交际,是人发展的必须与必然,生活作文是在生活中作文,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动机,使他们乐写、想写,从动机走向目的。
  所以 ,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让“作文”一词从课堂中消失,尝试着把作文变成一次游戏、一次采访、一次心灵告白、一场偶遇……我的做法是,作文的命题找准孩子们的生活热点,不无感而作:要考试了,让孩子们写写考试前的心理、考试前的学习;考完了,再反思考后的得失;与同学闹别扭了,写一写事情的经过;近阶段什么电视或电影正热播,大家一起写个观后感……总之,利用一切教学情境,让孩子找到话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来一番让“短的变长的”,孩子写作起来就相应地会顺手些。不久前,班上学生接二连三犯错误,被各科任课老师一一批评,孩子们觉得很沮丧。我让孩子们以《今天,我们倒霉透了》为题写篇作文。因孩子们对谁做错了什么事,老师为什么生气等过程都清清楚楚,或后悔、或内疚、或无辜、或厌烦、或漠然、或难过……种种情感在他们心间涌动,孩子们写起来洋洋洒洒,想短也“短”不了,多数孩子的习作都超出了我要求达到的篇幅。可见,生活体验才是真正的写作高手,它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孩子们写作的源泉。
  二、开发生活资源,培养学生作文能力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引导他们能看清事实,就能活跃学生的思想。”“生活是作文之本”,可学生的生活范围有限,这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灵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能找出一点令人心动的东西来,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 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社会生活是习作内容的主要来源,学生在原生态的社会环境中的观察才显得真实、亲近。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去做生活的参与者,引导孩子们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观察生活。遵循陶行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学生情绪饱满地投入生活、感受生活,激活思考,唤醒生活积淀,用笔去描绘生活的真、善、美和童趣、童真。
  首先,教师可以从周围的一些偶发事件或人、事、景、物的细微变化中捕捉时机,随时随地让学生进行观察,发现其中的奥秘,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这就是即兴观察。其次,教师需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大千世界,吸引孩子们视线的东西不计其数,但孩子们往往熟视无睹或只会浮光掠影地观察。教师必须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他们学会怎样有序地观察动物、植物、景物、人物、建筑物和场面等。如春天到了,捉几只小蝌蚪养在玻璃瓶里,让学生观察小蝌蚪的身子、腿、尾巴等生长变化;发现蚂蚁群了,可以让学生观察蚂蚁是如何搬运食物的……这些孩子们用心观察写成的作文,往往自然流露出孩子的纯洁、天真和对生活的热爱。
  2.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句话强调了实践对于获取知识和创新的指导意义。在生活中实践,锻炼习作能力,提高习作水平,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走进花卉基地,让他们参观花卉基地,亲手栽植,了解植物的栽植、生长过程;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如写《一次家务劳动》,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瞎编乱造。因此我要求学生学做家务,让其亲自实践,体验劳动中的真实感受,这样不但能得到习作素材,而且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姬磊同学在《我学剖鱼》一文中有这样的感受:“……我双手捞起一条滑溜溜的鲫鱼,把它放到砧板上,左手按住它的头,腾出右手拿起菜刀,刚想刮鳞片,鱼儿不知哪来的劲,一挣扎,‘扑’的一声,头尾都翘了起来,我的妈呀!吓得我扔下刀子直往后退,这真是‘鱼儿好吃,剖鱼难’。”学生的剖鱼感受如此深刻,正是因为这是他真实的生活体验。亲自实践让学生明白了写作只是用自己的笔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写眼见之物、所做之事、心中之梦,抒自然之情,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有了生活实践,才有丰富的素材,才能让习作成为生活中的习作。
  三、创造生活,让学生在想象中创新
  儿童是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力的。生活便是他们想象的源泉,他们会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奇思妙想。要想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理应发挥儿童的这一心理优势。
  1.看物联想
  小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作文课上,有时候我有意识地给学生以直观刺激,引导他们看物看图,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儿童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会根据已有的经验,让静的画面动起来,把无生命的想象成有生命的。如:学生听到鸟叫,会想到鸟儿在说话、鸟儿在唱歌;看到气球往天上飞,会想象气球想飞到月宫上去,和嫦娥在一起。这时,教师适时引导、表扬,孩子们的兴趣就更足了,他们就会想写,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2.动手创作
  在学校的“小小发明家”科学节期间,学生开展了小制作、小发明竞赛。我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于是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脱颖而出。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从而升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设计生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因此我们应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让他们自己设计生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的课文内容属典范性或理想化的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设想和规划自己的生活,学会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学习了一组以思乡之情为主题的课文后,我以《二十年后回家乡》为题,让学生来畅想家乡,其中石雨欣同学写了她想象中的二十年后的学校:“……我刚踏进校门便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校门两边种着树木、花草。操场不再是以前尘土飞扬的操场了。操场里铺上了人工草坪,这种草能自动吸收尘土,还能净化空气。操场中间是一个游乐场,游乐场里面有现在最流行的游玩设施。在教室里,我看见有人在用遥控器控制桌椅,使桌椅移动。现在,学生们不用书包,只需一台电脑,想看什么就看什么。黑板是智能的,不用写,只需先设定好,就能按设定步骤显示……”学生的“设计”充满童趣,又具有现代气息,俨然以学校主人的身份面对现实,着眼于未来,构思学校的宏伟蓝图。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作文教学的启迪是深远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贯彻到自己的日常作文教学工作中。我们知道,学生是热爱生活的,一旦他们知道自己的作文是在描述生活时,一切都变得生动了。他们在生活中陶冶了性情、净化了心灵、丰富了情感、发展了能力,老师顺势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发现生活之趣、生活之乐、生活之味,就会让学生笔下流淌出潺潺的清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7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