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爱好与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熊火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个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相对要差一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老师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分享他们每次取得一点一滴进步时的喜悦感受,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满足学生的归属心理
   所谓归属心理,就是几乎所有学生都有一种强烈愿望,即希望自己成为班集体中的重要一员,他们希望自己被班集体接纳认可,并在集体中表现出来对别人的影响力。这种心理一旦得到满足,他会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为了保住这个位置,他会有更大的兴趣去参加集体活动,争取在活动中有不断出色的表现。
   三、以疑导学,激发求知欲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悬念可以触发学生的求知动机,集中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期待的教学魅力。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
   四、联系生活,加强直观教学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却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因此,教学中应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具体实例联系起来,以生活中浅显的例子来说明,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启发学生思考。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五、贯穿实践性,发展学习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经历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要灵活地使用教材,善于把教学内容放在真实有趣的情境里,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的过程,相信一定能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作者单位 江西省九江县特殊教育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06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