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开放性试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在初中数学教材和各种练习、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一些开放性题目。这类试题虽然相对来说比较难解,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和促进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适当引入并讲解开放性试题,以此来探讨其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开放性试题;探讨
一、前言
80年代以来,开放题(Open-end problem or Open problem)被介绍到中国,日益引起我国教育界的关注,并逐渐形成为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依据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同,开放性试题是指回答问题的起点和终点(结论)两者中至少有一个没有确定要求的题型。数学开放性试题通常是指那些条件不完整、结论不确定、解法不限制的问题。相对于传统型的数学试题来讲,开放性试题的本质是问题本身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不唯一,需要解题者自己去探索。尽管这类试题的难度相对来说更高些,但在教学中,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思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初中数学试题不仅对双基的考查表现出素材广、形式多的特点,而且还着眼于学生的应变能力的考查。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中考数学要出一定的开放性问题,以更好地保障解答者创造性地发挥水平。《数学课程标准》在编学上也十分关注这个问题,在学习选择上改革力度很大,书中有不少既符合学生特点又联系实际的开放性试题。从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题的设置看来,开放性试题不仅占有一定的位置,试题的分值较高,而且其比重在逐年加大。因此,探讨数学开放性试题很有必要。下面笔者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开放性试题进行分析。
二、开放性数学题的类型
1、条件开放型
这类问题一般是由给定的结论,反思,探索应具备的条件,而满足结论的条件并不唯一。
2、结论开放型
这类题目就是在给定的条件下,探索响应的对象是否存在。它有结论存在和结论不存在两种情况。其基本解题方法是:假设存在,演绎推理,得出结论,从而对是否存在做出准确的判断。
另外,也经常遇到建立在所学的数学知识点方面的开放性题目。
1、数与式的开放题
此类题常以找规律的阅读题形式出现,解题要求能善于观察分析,归纳所提供的材料,猜想其结论。
2、方程开放题
此类问题主要以方程知识为背景,探索方程有解的条件或某种条件解的情况,求字母参数的值。
例:是否存在k,使关于x的方程9x2-(4k-7)x-6k2=0的两个实数根x1、x2,满足|x1-x2|=10如果存在,试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k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几何开放题
此类问题常以几何图形为背景,设置探索几何量间的关系或点、线位置关系。
三、解决开放性试题策略
首先、注重开放数学意识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开放性理念。从数学教材上看,其课程结构和内容的编排就隐含着开放的意识,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的学习需要。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改变教师给题,学生做题的被动的、封闭的状态,适当讲授和操练一些开放性数学题,培养他们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不但 学会解决问题,而且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其次、尝试开放式教学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开放式数学教学是通过改革传统教学过程中束缚学生发展的因素,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新型教学。因此,教师应不拘泥于教材、教案,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通过学生各种信息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过程;要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通过开展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形式来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这样就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学会“数学思维”。
最后、介绍和实践开放性试题的解题策略
笔者认为:开放性试题的解答可以有以下几中方法: 1、由特殊到一般地分析探索,就是从特殊的点、特殊的数量、线段、特殊的角或特殊的位置出发去探索,由特殊到一般地寻求题目内在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揭示题目的本质。2、应用类比猜想的方法,用以比较异同来寻求解题的途径。3、分类讨论。当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能唯一确定,又难以统一解答时,则需要按可能出现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加以讨论再求解,但要注意的是:分类讨论时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最终还要把不同的讨论结果加以综合归纳概括,便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48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