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玉梅

  摘 要:“新课标”要求增多师生互相交流的机会,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运动激情。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及作者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对“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 课堂教学;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75-001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节优质高效的体育课,我认为:必须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优化课堂结构,注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重视体育课堂教学,达到老师学生满意的效果。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趣
   新课程标准更多强调的是教会学生用体育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体育现象,主动地运用已有的体育知识分析这些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体育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觉体育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体育。
   我们现在做的应该是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创设一些生活中学生可以用得到的学习与运动方式。体育课程具有很强的挑战性,每堂课的内容和方式可能都不一样,让学生尽可能产生新鲜感。如能在新课引入时,创设一些挑战性的情境,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如跨栏课的教学,课前让学生查找刘翔的事例,他的最近比赛情况,成绩如何,他的一些比赛视频的呈现,上课导入时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跨栏知识,师生互动产生共鸣,这样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二、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参与者,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和结果对师生的行为给予价值判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评价意见,得以及时反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把评价权利交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潜力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是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预设一些有效的教学活动,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和表扬。如在完成一节体育课,让学生复述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联想这节课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在实际运动中怎么运用得到,如何能运用得好。对于运动能力差的同学,可以多组织一些基础性运动给他们做,然后让他们展示给大家看,并及时给出肯定评价,使他们提高信心,乐于参加活动。同时,体育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言,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信心,同时也对其他学生起到积极的榜样作用。
  三、注重分层教学,激励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整体,更应该注重个体,看到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中学生而言,普遍存在着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参差不齐,导致课堂教学深浅难以把握的现实。体育教师如何让这些水平差异较大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适当的学习和运动,是对体育教师的一个严峻考验。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就是开展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技能程度的个别差异,将运动能力和学习水平较接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益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能很好地解决通常体育课中的部分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矛盾,达到教学中难与易、快与慢、多和少的完美统一。
   例如,学习大众健身操一级动作时候,协调性差的同学会有挫败感,这时我们把这些基础差的学生组织起来,单独教学,一点点来。而协调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在旁边指导,这样就把全班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此外,结合学习目的教育,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巧布疑阵,利于理解,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这样,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一开始上课就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精力集中,课堂效果必然提高。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技术教学是现代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教学的机会,丰富学生体育探索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到体育教学中,最大的益处就是增加了学习的直观性,摆脱了教师“苦口婆心”的乏味讲解教学模式,用直观的影像工具反映给学生,带给学生较大的视觉冲击。另外,现在体育赛事的转播通过电视、电脑等媒体工具,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体验模式,如果我们还是以传统的师讲生听,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听觉劳累,高中年龄段的孩子大多都是视觉效果大于听觉效果。例如,篮球课上的行进间低手上篮(俗称三步篮),如果教师讲解、示范的话,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并且很难体会出动作的技术要领。但是如果我们在上课之前通过多媒体教学把三步上篮的音像资料给学生播放一遍,然后通过慢放,让他们在头脑中留下印象,然后再结合室外课教学,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参与的积极性也会增强。
   总之,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发展,重视知识和能力,强调过程与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积极互动,引导他们质疑、探索,促进他们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于述胜.现代教育理论[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
  [3]罗映清,曲宗湖.学校体育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5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