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效沟通,实现和谐家校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

  作为家长,加强与学校和老师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有效的家校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与老师的一次通话、参加每一次家长会,或是填写一张家校联系单……这些看似简单的事件,都承载着家校联系的重任,家长对它们处理得当与否,关系着对孩子的教育成败。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与学校携起手来,共同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把家校沟通当回事
  张咏梅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这句话很生动地阐述了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大多数孩子每天的生活就是简单的两点一线,家和学校就是他们世界的全部空间。因此成功的教育必是家长和老师协同进行的。
  有的家长说:老师上班忙,下班也需要自己的空间,经常和老师联系该招人烦了;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成绩不怎么样,一跟老师了解情况就臊得慌,还是躲着点儿吧;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挺听话,从不惹事生非,学习也过得去。还用得着和老师交流吗?还有的家长说:老师水平有限,好多事说也白说,解决不了问题,干嘛浪费时间?
  这些想法听起来好像有一定道理,但实际上都是片面的。
  首先,几乎所有老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目的进行工作的,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与进步都是他们所乐见的。绝大多数老师都乐于与家长沟通,这样能对孩子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更有助于因材施教。同时,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优缺点及形成原因,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并在校给予配合。从帮助孩子的角度来说,家长与老师之间更像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关系。
  其次,老师的实践教育经验丰富,对孩子、对教育有着比家长更客观、更准确的判断,对于孩子在各年级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常见问题、个性差异有很深的了解,他们不光会将孩子放在全班、全年级来横向比较,同时也会放在历届学生中进行纵向比较,因此对孩子做出的判断通常是冷静客观的。因此。家长想要知道孩子在校表现及各方面的客观评价,一定要听得进老师的意见。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每天在校的有效时间比在家里还多,如果与老师相处融洽,孩子会身心愉悦,会增强自信心。相反,很少受到老师关注的孩子可能会较少地获得教育机会,会有一些负面情绪得不到抒解。可能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影响。
  家校沟通固然重要,了解和善用交流渠道也非常关键。
  
  用好家校联系本
  不少学校都有家校联系本,它的基本功能是“作业备忘录”,孩子用它记录作业和老师的其它要求,家长对照它可以检查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但是,家校联系本的作用远非如此,家长平时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可在本子上与老师主动交流,例如介绍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个性特点等,增强老师对孩子的了解;也可以将近期孩子心理上的一些变化以及家长的应对之策告之老师;或者是谈谈有什么需要老师配合去做的事情。这样的交流让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
  
  开家长会的学问
  家长会是老师和家长难得的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可以增进了解,加深感情。但是,如何开好家长会也有学问呢!
  一、父母尽量提前安排时间,亲自、准时出席家长会。在不少老师看来,这是衡量家长合格与否的一个标准。
  二、不要迟到,到场后把手机调成无声状态,这是家长尊敬老师的最基本的表现。
  三、提前十分钟到会场,看看教室里的布置、孩子的座位、后面的板报、班级评比栏,从侧面了解孩子的情况。
  四、准备一个专用记录本,将家长会上有意义的内容记录下来;当老师讲话时应该认真倾听,与之进行目光的交流与沟通。
  五、会后视情况和老师进行交流。如果老师应接不暇,可以向老师表达感谢之后先行告别,会后与老师再行沟通也不迟。
  
  电话、短信、电邮的沟通
  由于老师工作的特殊性,电话交流不好掌握时间,家长可以运用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交流。这种联系方式不需要花太多时间,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因此对孩子的行为、心理变化问题随时沟通随时解决,更有针对性。
  
  专家深层解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什么难协作
  殷飞
  
  作为孩子成长的两个子系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具备自身发展的界限,有效地协作是建立在清晰的界限基础之上的。然而目前家校间却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影响了家校协作教育。
  
  家校教育的界限不明
  不少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后,就觉得孩子的教育问题从此有了着落和责任主体。这是一种推卸教育责任的错误想法。主要还是因为家长不明了家庭和学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各自承担的角色和使命。作为集体教育的学校不可能将培养孩子的工作全部包揽下来。特别是在孩子幼年和童年阶段,培养孩子的中心仍然是孩子的身心发源地――父母和家庭。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关系的的界限不明导致学校和家庭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互相不了解对方的教育优势、教育功能以及教育内容。致使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主体,在面对作为一个整体发展个体(孩子)的时候,采取了各自为政的做法,无法形成合力,削弱了教育应有的整合力量。
  目前,很多家庭和学校已经逐步意识到协作在教育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并有意识地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有益尝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在制度安排上没有能够形成一整套合理的家校合作体系,现有的合作只是有意识和能力的学校与家长的自发行为。
  
  家校教育协作关系模糊
  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育的个别化,消解学校作为集体教育的弊端,便千方百计地把家长纳入学校知识教育的轨道中来,试图让家长成为学校教学的帮手。因此,家庭教育放弃了本来的职能而成为学校教育的承包机构,儿童因而被剥夺了多样的发展可能性。在家庭开始逐步演变成准学校的同时,学校也在不同程度上侵占了应由家庭来完成的某些职责,承担起照管等其他私德培育的职能。
  
  家校教育协作内容片面
  家校协作内容的片面性,表现在学校要求家庭所配合的内容,偏向于应试教育和容易考量的内容上,而那些不容易考量的知识和能力就成为家校合作的盲区。家校教育协作形式单向化
  家庭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只是单向性地接受来自学校的指令、要求和任务,而学校很少有机会能够倾听来自家庭的声音。学校在合作的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面对铺天盖地的学校任务和要求,家长苦于没有一个健康的渠道表达自己的愿望,要么简单地接受学校指令被动地配合学校,要么采取极端的方式表示不

满,有的甚至出现替孩子写作业、向老师谎报孩子健康状况为孩子争取休息时间等现象。
  目前很多学校会通过网络和无线通讯的方式和家庭交流,但这成了向家长布置任务的一个新增通道。不少家长发出了“手机一响心中发慌”、“手机成了孩子家庭作业的接收器”的抱怨。原有的互动式家访由于面广量大等原因被家长会、电话访问以及“请家长”等经济有效的形式所取代。
  在上述问题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当家庭和学校双方都觉得自己做得是对的和无奈之选的时候,受伤害最深的可能就是我们的孩子了。
  
  当家校沟通遭遇危机
  韩似萍
  
  案例1:孩子不被老师重视
  期终考试女儿得了第7名,已经有两年了,她一直是这个成绩,中上而已,没什么悬念。评选三好生的那天,女儿一回家就嘟着小嘴说老师不公平。原因是老师在班里指定了8个三好生,其中有三四个期终考试成绩在她后面。我解释说那应该是老师看重一学期的综合表现,可她说期中时也有两三个在她后面。她说老师经常表扬班上几个特定的班干部,而她已经努力上课不说话、为班级做事,可她的努力老师都看不见。说着说着女儿委曲地哭了。看着孩子的泪眼我很难过,因为女儿纪律上的确有些散漫,成绩也一直只是中上而已。但她的努力我也确实看在眼里,只是老师一直不太重视她,似乎也有一点儿成见,让孩子很没有信心。怎么才能让老师多关注孩子,看到孩子的进步呢?
  ――北京11岁女孩的妈妈
  点评:
  虽然孩子认为老师“不公平”,觉得很委屈,可是家长听了孩子叙述后,不能一味地心疼孩子、抱怨老师,而应该主动去做两件事:
  1 消除孩子“老师不在意她”的认知,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为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很弱,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来自于他人的评价,特别是父母与老师。现实中,我们不能保证老师会绝对公平,但为了保护孩子的心灵,家长必须告诉或暗示孩子:老师很在意你!哪怕说几句“善意的谎言”。有些事孩子还不能理解,家长不要让这些事成为他们的压力。
  2 成绩名次在她之后的同学被老师“指定”为三好学生而她没当上,这样的情况发生了两次,说明孩子身上一定存在学习成绩以外的问题,家长应该好好去和老师沟通,了解清楚问题原因,商量一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2:老师太厉害
  儿子刚上二年级。上学期一次调研考试,只考了72分。接他时班主任老师特别严肃地跟我说孩子成绩太差了。我赶紧陪笑,说:“才一次考试,不能说明什么吧?我……”其实我是想说,我会问问原因,回家帮孩子补补。话还没说完,就见老师脸色一沉,声音也提高了8度:“二年级70多分您都不着急,您真是好家长!”说完居然扬长而去。一句话让我怔在当场。第二天,听说她在班上当着孩子讥讽了我的态度。之后我找她,想说明情况,可即使解释了,她也一直是不冷不热,我该怎么办呢?
  ――山东7岁男孩的爸爸
  点评:
  这是一位缺少同理心、又不善于表达的“问题老师”。家长不必在意。教师并不个个都是圣人,有的也只不过是一个职业人。另外,不必太关注她的态度,如果她有对孩子“心罚”行为,可以去投诉她,因为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至于她在班上还当着孩子讥讽了你的态度,就这件事你可以再找这位老师私下进行深入的沟通,把你的想法告诉她。
  
  案例8:孩子打架被欺负
  我家小孩是个女生,那天去接她,看见胳膊上、腿上有青肿,女儿说是又和某某男生打架了。我家小孩爱憎分明,因为一些小事,老和那个男生吵嘴。现在他俩好像结了仇,谁都容不下谁,糟糕的是,女生力量不及男生,我女儿脾气虽犟体格却弱,老是吃亏的那一个。我问,老师知道打架的事吗?女儿说,老师一般不理,理的话也是各骂一顿。小孩间打架在所难免,肯定各有各的错误,我本不想小题大作,但和那个男生的家长沟通也不奏效,女儿老是受伤,让我很烦恼。怎么才能取得老师的帮助呢?
  ――湖北10岁女孩的妈妈
  点评:
  这位家长的烦恼其实是来自于并没有和老师联系过,只是听了孩子观点:老师一般不理,理的话也是各骂一顿。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可能无法理解与表述清楚老师的处理方法,或者老师还根本不知道这件事。家长应该主动去学校和老师沟通一下,商讨解决办法。
  
  家校沟通技巧
  孙琪
  
  家长与老师是一种双向沟通,沟通得好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对解决问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由于不懂得沟通技巧,结果造成了一些误会。那么常用的沟通技巧有哪些呢?
  
  肯定老师的工作
  家长和老师沟通时,首先要信任老师,肯定老师的工作。有一些家长以为孩子上学付了学费,老师就应该把孩子管教好。所以在和老师沟通时,不将老师放在眼里,理所当然地提各种要求。
  我遇到过一个很厉害的家长。她的孩子被隔壁班的学生打了,家长赶过来了,二话不说地冲到校长室理论。这种越过班主任直接找校长,以强硬的姿态给学校施加压力的情况很常见,实际上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它不但破坏沟通氛围,影响双方的沟通情绪,重要的是让双方的沟通没办法进行下去。
  所以,明智的家长在和老师沟通时,会将老师当作朋友看待,把沟通当作一种会心的交流。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有带孩子的经历,彼此的心情双方都能理解。只要家长以真诚的态度和老师交流孩子的问题,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认真对待,解决孩子的问题的。
  
  别错过恰当的沟通时间
  和老师沟通,这样几个时机比较重要:
  一是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机会相对多一点,是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好机会。二是孩子透露在学校受了委屈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老师沟通。三是老师打电话找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捣乱、欺负同学、作业不认真等问题时,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老师谈谈教育孩子的方法。四是开学时,家长可以把孩子假期在家的表现告诉老师,把问题反映给老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老师提一些要求。五是利用节假日长时间沟通。这时往往是因为孩子所出现的问题相当复杂和严重。如孩子在学校犯错屡教不改,或是出现大的情绪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家长自己又无法处理,那就需要家长和老师长时间沟通探讨,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六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家长早晚接送时可以向老师反映孩子的问题。比如孩子当天感冒了,需要老师关注一下;孩子身体受伤了,需要老师帮忙……让老师心里有数。
  选择好沟通时机,目的是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别给孩子护短
  现在的家庭中,普遍只有一个孩子,有些家长把孩子当作一块宝看待。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老师向家长反映,有些家长会为孩子的缺点找理由开脱,甚至把责任包揽在自己身上;有些家长则会为孩子撑腰,说:“我的孩子在家很乖,怎么可能发生这样

的事情呢?”
  家长为什么要给自己的孩子护短呢?一是对孩子的了解不全面,有些缺点尚未发现。更主要的是怕丢面子,影响别人对自己和孩子的看法。有的是怕孩子吃亏,受委屈。
  其实,护短是教子的大忌。孩子有优点,也有缺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短”是护不住的,越护“短”就会越有短,只有正视,才利于帮助孩子改正。孩子由于知识贫乏、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在与同学相处时,不能掌握行为准则,对于该做和不该做之间的界限,难以分辨清楚,犯错是正常的。
  如果家长为孩子护短,不正视孩子的错误表现和缺点,孩子的行为就会发生质变,形成不良的行为倾向,长大就不易纠正了。社会上出现的“小霸王”就是家长护短的结果。因此。家长决不能因护短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不做没主见的家长
  老师不愿意和态度蛮横的家长沟通,同样也不愿意和没有任何主见的家长沟通。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老师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惧怕”心理,他们担心自己说错话,对孩子不利。他们遇到老师,总是非常肯定地说:“孩子全交给你了,该骂该打,一切由老师定。”家长貌似充分信任老师,但实际上放弃了做家长的权利。
  当家长跟老师说“一切听老师的”时,往往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老师成了训话人,家长成了毫不相干的听众。两者都对对方“不以为然”。这就难免走入沟通的死胡同。作为老师会担心学生真的出了事情,要由老师单方面承担责任;作为家长则会失去做父母的威信,给以后的家庭教育带来危害。
  
  切入主题,别跑题
  人与人之间沟通,特别是生意场上的沟通,最重要是双方摆出话题,直接切入沟通主题。这样的沟通会干脆利落,不会浪费时间,而且效果明显。家校沟通也应该如此。
  我曾经碰到过这样的家长,一会儿说:“孩子成绩不好,真是急死人了,这孩子在家就是贪玩,不肯学习。”一会儿又说:“这孩子其它方面还好,懂事有礼貌,总能帮我们做些家务。”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家长又开始说孩子小时候如何如何听话。不知道家长到底想要谈孩子的哪方面问题。
  有些家长还会跟老师谈生活上的事情,看似在拉近彼此的沟通距离,但实际上在偏离沟通主题,原本是带着问题想和老师谈谈的,最后却无功而返。
  
  语言幽默,缓解沟通气氛
  有些霸道的家长,孩子被老师批评了,他们就非常气愤地跑去找老师理论;有些不善于表达的家长,问一句答一句,使家长和老师都感到沟通很累人。所以家长和老师沟通时,尽量使自己的语言轻松幽默一些,可以让沟通气氛更好。
  经常性和老师沟通
  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上出现了问题,不是一次两次沟通就能解决的。家长最好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比如孩子问题不大的,一个月两次,孩子问题比较突出严重的,那就需要一周一次,甚至更多。经常性沟通,不仅能增进双方的感情,而且对孩子的情况会了如指掌,便于以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是一门深奥而复杂的课程,需要家长、老师、孩子共同配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许多力量参与人的教育过程,第一是家庭,第二是老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孩子……如果这些起教育作用的雕塑活动有始有终,行动得像一个组织得很好的交响乐队一样,那么它产生的将是多么美妙动人的作品。”沟通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就看家长在和老师沟通时,会不会使用一些技巧,这样就会增进了解,减少不必要的沟通误会,获得最大的沟通效果。
  编后: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以及使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作为孩子的家长,您既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又是沟通学校、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桥梁。所以,充分发挥您的沟通智慧,协助老师了解和教育孩子,教育孩子尊重和理解教师,密切孩子和学校、老师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67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