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海琳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合作学习既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主要方式,又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的主要方法。结合教学实践活动,探讨新课标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合作学习,主要就为什么进行合作学习、什么是合作学习和怎样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等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合作学习 团队意识 分组活动 课堂环境 教师帮助 评价机制
  一、引言
  为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挑战,现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将信息技术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并能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信息技术课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阵地。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综合性强,既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等技能性知识,也包括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信息技术过程、方法与结果评价的方法,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权利义务、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等。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具有合作性和自主性的特点。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的,尤其是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协作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小群体或整个班级的讨论,与他人共同迎接挑战、完成任务;自学能力则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和已有学习手段,学习和探索新知识。合作学习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主要方式。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得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目的。这种策略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习者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合作学习的核心是让学习者在互动与交流中“共同”去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合作学习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对其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养成对待学习及内容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和理论成绩,增强学生的记忆力。通过学习经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帮助学生锻炼口头交流能力。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技巧,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认知过程的重建,提高学习者思维的自由性、灵活性;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习者积极的情感,增强学习者的团队协作意识,对团体产生参与感,认同感,归属感。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合作学习需具备以下五要素,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积极互赖
  要求学生知道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每个小组成员的努力对于团队成功都是需要的,且是必不可少的。每个小组成员都因其资源、角色、任务职责等对团队的成功具有独特的贡献。
  2.面对面的相互性促进作用
  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口头说明如何解决问题,向他人传授自己的知识,讨论概念对照现在所学、联系前面学过的知识,以相互促进彼此的学习成绩。
  3.个人责任
  要求学生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学习小组的规模要小一些。越小规模的学习小组,每个成员的责任就越重。对每个小组成员单独进行测试,通过让某个成员在小组或整个班级同学面前向老师口头介绍他(她)或小组的工作来随机地对学习情况进行检查。留心、记录每个成员对团队学习的贡献。在每个小组中设置一名检查员,由检查员安排小组其他成员解释小组所提交答案的基本原理和推理依据。
  4.社交技能
  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习一定的社会交流技能,进行高质量的合作。必须教给学生的社交技巧包括领导能力、决策能力、信任建立、相互交流、冲突管理技巧等。
  5.自评
  要求合作学习者定期评价合作学习的情况,检讨合作学习方法与效果。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合作学习的实践
  1.合理的分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只有科学的分组才能使合作学习发挥最大的作用。
  常见的分组有就近分组,如同桌或前后相邻的4位同学,这种分组适合于课堂教学。还有异质分组,即把学生按照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平均安排,这种分组有利于组内合作,同时也保证了各小组间的平衡,为活动的公平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让学生推荐或老师指定一位善于协调并有责任心的同学为各小组的负责人,负责好组内的各项具体的活动,争取全体组员共同进步。
  教师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加以调整组合成合作小组,并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做出相应必要的调整。分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有些学生不愿意与某同学在一个小组,那么教师要加以引导教育。学生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是要关心那些交往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愿意接近他们,争取共同进步。
  2.构建良好的合作学习的课堂环境
  要有效达成课堂目标,就必须创造一种适于更新和发展的良好的课堂环境,使课堂焕发活力。一般而言,课堂环境主要由有形的物质环境和无形的社会心理环境构成。
  首先,要认真规划课堂的物质环境,在机房内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一台电脑,教室内有独立的教学控制系统――电子教室,配有大屏幕投影仪、音响等,并且教室内电脑全部与校园网联网。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大屏幕或电子教室的广播学习,还可以通过校园网访问Internet,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只有上课时每人有电脑可用,才可能积极地参与到小组的合作中,否则,必定会有学生游离于小组的合作学习之外。
  其次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学习,特别要鼓励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教师要为合作交流创设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地合作交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给学生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全员参与。
  3.适时的教师帮助
  在合作学习中,老师的任务不是变轻松了,而是更加繁重了。
  教师有着多重身份:管理者、促进者、咨询师、参与者等。首先教师必须明白合作学习和个体学习的区别和联系,并且明确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组员的合作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责任,组员互相帮助鼓励,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在活动而并非是看客或免费乘客。
  在学生的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参与,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进行帮助和指导。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对个别行为异常的学生要及时提醒告诫,对羞于开口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建议,确保活动能正常有序地开展。
  教师根据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行不同的指导与帮助,既是在进行监控,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成为学习小组中的一员。
  有的小组成员对自己的想法表示怀疑,需要老师的肯定。这时教师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的小组的学生活动开展得较好,研究出了很多种方法,有些方法还很独特。这时教师要给他们再提出问题,设置困难,帮助学生拓宽思路,鼓励启发学生,从而让学习活动开展的更好,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和学习小组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实现差异性发展。有的小组发言的学生总是那么一两位或是发言的内容千篇一律,教师应提出要求,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要发言,发言的内容要有别于前面的同学。
  4.有效的评价机制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评价可以分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判。对于完成好的小组一定要给予表扬和奖励,这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完成相应较慢的小组要宽容、要鼓励,这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于不顾集体合作,只考虑个人的同学,可以先肯定其成绩,并予以表扬,同时鼓励其帮助其他同学,以集体利益为重。总之,评价是关键,评价是对学生成绩的肯定,评价是学生前进的巨大动力源泉。
  可以采用学生提交自制电子作品、开放考评等方式,把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师可根据教学环节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开展有效、合理的教学评价,使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结束语
  古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学习要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就必须实现最科学的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两人或多人形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互相合作、讨论,培养合作、团结精神,我认为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正是为合作学习的探究和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的运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切不可浮于形式,教学方法是为教学服务的,如果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再好也是得不偿失的。同时,教学方法的使用也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方法应该是用来为提高学习效率服务,单一的教学方法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烦,教师应当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学生个体的有效发展和集体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建华,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D].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D].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3]王和剡.信息技术学生合作学习策略浅谈[D].
  [4]对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问题的思考[D].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5]王桂.教育改革的浪潮与趋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7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