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新时期信息技术课的“教”与“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难以适应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必须改革。要重塑师生关系;要彻底改变课堂上的“教”与“学”;同时还要改革评价方式。唯其如此,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打造活力课堂,落实培育信息素养和育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与学变革
  人类发展到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生存和生活的一项必要基本素能。
  然而由于我国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尽管已经把学科名称由“计算机”更名为“信息技术”,且已经纳入课程设置,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学会的也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去。
  目前不少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依然沿袭着初始阶段的那一套,即凭借着统一的教材,教师认认真真教,学生老老实实学,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无疑该彻底摈弃了。
  新课标规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适应新时期人才的培养,我们与时俱进,努力构建新的教学关系,打造充满活力而又有实效、高效的课堂。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对教师而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则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
  二、改革课堂的教与学
  (一)要变“灌输”为“精讲多练”
  精讲,就是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
  精讲,就是老师在课上轻易不讲。讲就讲到点子上,“有的放矢”,“醍醐灌顶”。
  教师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针对性地讲解,快速地帮学生梳理清楚学习的重点,为学生点明知识的关键点、能力的生长点,教会学生如何解決疑点、难点,学会应用。
  多练,就是多给学生操作实践的机会。
  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与习,学而时习之。学了之后,反复操练,化知为能。
  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情况,设计多种形式、不同程度的操作任务,学生乐于在操作练习中理解、消化所学的知识,并在操作中逐步学会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
  (二)要变“接受”为“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将重点放在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上,让他们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解复制和粘贴操作时,可以只讲解通过编辑菜单进行复制和操作的操作方法,但同时要提醒学生还有很多复制和粘贴的操作方法,然后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自主探究,那么,他们就会自主探索出通过工具栏进行复制和粘贴的操作方法。
  教师还要有意识的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态、新信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利用信息和交流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独立动手的能力。
  如此,学生才能主动的去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也才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三)要变“角色”——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的责任在于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脑、眼、手、耳等多个器官感受知识的形成,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
  教师除了研究教材本身,更应全面分析学生的情况,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能力水平,然后精心设计教法、学法
  教师还要不懈学习,提升自己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能力。
  针对学生喜欢乃至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状,协同家长予以正确引导,让学生绿色上网,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对信息化资源的喜爱。
  (四)要变革评价方式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
  在新课程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将评价作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评价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
  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审美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
  变则通,通则达。
  教与学的改变,必定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点燃学生学习的火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因此将充满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埃米尔.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M].李康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3]邓素文.师生关系:传统与重构[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4]王月芬.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N].中国教育报,2004.10.
  作者简介
  丁建军(1970.10—),男,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皇图岭镇中心小学校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7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