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激发政治学习兴趣与改进教学方法的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俭洲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
1.现行教材为兴趣教学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现行初中《思想政治》教材,正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的现实状况,紧密联系实际,选取他们熟悉的生活材料编写的,内容丰富具体,事例生动典型,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与启发性,特别是在编排体系上逻辑性强、形式多样。教材除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外,还精心设计了“名人名言”、“想一想”、“做一做”、“学习与思考”、“探究与活动”等专栏,配有生动的插图等。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征,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供了契机,又为教师的兴趣教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2.兴趣教学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
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来看,初中生具有好奇、好动、好疑等特点,他们好学,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知识,他们基本上能轻松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概念。但在这一年龄阶段,他们对一些较复杂的抽象概念的掌握,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作为支柱,他们就往往不能准确地领会这些概念,长此以往,他们甚至会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厌倦反感。初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理论性,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讲授时一定要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并充分利用一些现代辅助教学手段,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兴趣教学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21世纪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光荣使命,所以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力求让学生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更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日益广泛,如果思想政治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这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既然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初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呢?下面本人就结合调研和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1.明晰事理,提高认识
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不是天生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鲁迅先生原本想通过学医来医治中国人民的病痛,后来他意识到只有唤起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提高中国人的觉悟,才能真正根治中国人的“病痛”。于是他弃医从文,拿起笔写了大量的惊世之作,从此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可见,需要就是动力,需要也能带来兴趣。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人身心发展,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思想政治课正是为了适应青少年的成长,向学生介绍了心理品质、思想道德、法律常识、基本国情等知识,内容丰富,材料典型,充满了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这些知识正是中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营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德育的渗透,帮助学生提高觉悟,加深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只有这样学生的内动力才能得到激发,学生才有兴趣学,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觉地接受教育,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创设情境,融洽气氛
教育理论证明,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能使人心情愉悦、精神爽逸、思路敏捷,潜能与兴趣得到较好的激发。所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个体潜能的重要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领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要放下架子,与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其次,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学到知识、增长才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教师应根据教材与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真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积极思考和探索,并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快乐,构建新知,提高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3.以本育情,以文激趣
初中《思想政治》教材考虑到中学生有好学、好奇等特点,教材在编排中做到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每一章节都设有“名人名言”、“想一想”、“做一做”、“提示与活动”等栏目,开辟了“学习与思考”、“探究与活动”等专栏。尤其是从七年级开始《思想品德》课在编排设计上新颖独特,以“我”的成长,以及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为线索,系统安排了心理健康、道德规范、法律常识、国情教育等内容,内容丰富多彩,材料紧贴生活、通俗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为了增强教材的新颖性与趣味性,每一章节还设有“主题探究”,每课都附有“相关链接”的知识,插图形象生动,突出了学生在课堂的“活动”,这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思想政治课的情感。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地使用教材和教学方法,做到以本育情,以文激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其中的乐趣,并在感情上得到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4.走出课堂,感受生活
初中生具有好学、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等特点。持久的课堂教学对他们好动的天性来说是一种禁锢,他们渴望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了解社会生活。所以教师一定要结合教材实际,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学生关心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如上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新学校,新同学”一节时,我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参观校园景观、主要建筑、教学设施等,学生们边观察、边议论,畅谈新学校的前景,感受新学校、新同学的新奇面貌,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新学校、新同学、新的学习生活的情感。又如在上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珍爱生命》“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节时,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大讲生命如何如何精彩,学生的感受是不深的,但若教师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认真观察世间的每一棵小草,每一片树叶,每一只昆虫,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事物的实践中,加深对大自然的认识,增强对生命的热爱,这样学生在参与中兴趣浓、热情高,教学效果也好。
5.因材施教,寓教于乐
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的根本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学习兴趣的浓厚,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同的教学内容,好的教师能把一堂课上得生机勃勃,学生的学习兴趣甚浓;而不好的教师则会把课堂变成一潭死水,这就是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问题。所以,教师上每一节课都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考虑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提问式、探究式、讨论式、谈话式、设疑式等,都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要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如制作课件,播放录像、音乐等,它能使教学内容变得直接、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享受快乐,构建新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此外,教师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教学中的良好仪态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多从学生的学习角度考虑,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29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