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金民
摘 要:在现实教学中由于我们对知识和教师主导地位关注较多,对学生主体学习情智关注较少,导致课堂上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死气沉沉,被动接受较多。为此,应思考如何从学生兴趣、学习方式、心理活动等方面去激活学生学习的激情,让他们融入到宽松、和谐,带有思考、探索和励志的学习中去。
关键词:兴趣 宽松 民主 思考
“气死了,气死了,班里个个同学都跟呆瓜一样,对那么简单的问题就回答不出来,整堂课就是一潭死水……”
一下课便会听到办公室里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抱怨声。可作为教师,要是认真反思一下,学生面对这么简单的问题,不会吗?不,是学生不愿意回答罢了。那到底为什么呢?针对这种情况,我调查了一些学生的想法,总结了一些经验,认为教师要想改变现状,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情感的体现,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学生学习有兴趣了,才能乐于去学,才会积极投入,积极思考。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设计一些动手游戏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产生迫不及待的心情获取新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时,为了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我结合场景图,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小猫钓鱼》的故事:星期天两只小猫一起去鱼塘边钓鱼,一只小猫专心致志地钓鱼,到快回家的时候钓了3条。另一只小猫一点儿也不专心,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跑来跑去,到该回家吃饭的时候,它无精打采地提着空筐回家了。你们猜猜它们一共钓了多少条鱼?说完后,学生顿时兴趣盎然,个个争着发言,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加法算式表达出来,加深了学生对“0的加减法”理解。
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先让学生小组合作搭积木,让他们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再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比较、操作把其中一些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积累感性认识;然后分别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直观图形,学生在操作中轻松地认识了这些物体及其相应的名称。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自己动手做,小组合作共同做,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就得放下架子,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尊重和关心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被老师喜欢,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喜欢我这位老师,喜欢我,也就喜欢上了我所教的课。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消除胆怯心理,他们就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认识,不怕出错和失败,因为即使出错了和失败了,教师也不会批评,同学们也不会耻笑。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使学生在民主、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热爱学习。
例如,在复习正方形面积公式时,有的学生说成了边长×4,显然他把正方形周长与面积公式混淆了。但是,我没有训斥这位同学,而是和风细雨地对这位同学说:“你再好好地想一想?什么是正方形的面积?”这位同学恍然大悟,急切地说出答案:“边长×边长。”这样让这位同学自己发现错误,又不伤害这位同学的自尊心。像这样的课堂,可以使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没有压力,可以放平心态,畅所欲言。
三、给学生提供创设思考的时间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所以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是学习的难点。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尺子、圆形纸片、麻线 ,在推导公式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说说准备怎样去动手操作,以便学生理清操作思路。因为我深知在推导这个问题时必然要有一点观察、比较和思考的时间。如果思考时间太短,多数学生还没有“想出来”甚至后进生还没有“想进去”,就让思维敏捷的同学发表意见,势必会挫伤多数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长期下去,反应慢的同学思维的惰性会越来越强。所以在讨论交流之前,要尽可能地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在从容自由的氛围中独立思考,畅所欲言,在有限的时间里发表更多的意见,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地行走。
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的包办少了一些,给学生的机会多了一些,学习的氛围轻松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老师的前提下,才会想学习,才会乐于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点燃起来了,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