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能力的提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和彬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其实是有“法”可依的。下面笔者就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用精彩的导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事情的开头很重要,同样,一堂课,一段精彩的导语也很重要。特别是对于小学生,他们活泼好动,精神不容易集中,而一段有趣的导语,会把他们很快地吸引到课堂上。小学生好奇心很强,只要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巧妙设计课前的导语,就能很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在学习《草地晚餐》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说:“今天我们来学吃晚饭。”一句话,出人意料,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急切的等待解释。我接着说:“大家可能认为吃饭还用学?但今天这顿晚饭我们难以下咽,所以要学。这是什么晚饭?是《草地晚餐》。现在请步入草地餐厅,一起来尝尝这顿晚饭。”这一番话既抓住了课文的主要情节,又为阅读教学打开了畅通之门。
  
  二、阅读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教师要深入剖析教材,把握教材特点,找准学法指导的渗透点、训练点和切入点,这样的学法指导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例如,针对《猴王出世》一文进行学法指导。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放手去读,感悟古典语言的视觉美、韵律美、意境美。体会古典名著的写作语言特点。
  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激发了学生们对我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三、比较阅读,开拓视野
  
  “比较”,是人类最珍贵的智力普遍使用的一种宝藏,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锐利工具。比较性阅读,可以说是一切阅读理解和一切阅读思维的基础;只有经过细致地比较读物内容、形式,作者的观点、方法、态度等,才可以使读者在更深入的基础上把握读物。否则,即使是浅层次的阅读实践,也将寸步难行,更不要去说深层次的阅读实践了。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在小学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体裁都是小说,但可以跨跃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上述阅读,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辨别,在比较中抓住特点,在比较中培养了能力,可谓收益不少。
  
  四、鼓励质疑,开发智力
  
  小学生经过几年的启蒙教育,他们不仅有了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的绿洲、智能的园圃,而且具有一定的质疑问难的基本素质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具有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自学性的科学性。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从而促进他们智力发展呢?
  (一)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是掌握知识经验的重要前提。
  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教会他们有意识地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开始就引起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加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多读多想,精读细想,逐步学会思考问题。如在教学《落花生》时,为了促进学生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教学中我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如初读课文时提出“落花生是什么意思?”第二遍阅读时思考:“本文记叙的线索?”第三遍读课文想一想“父亲说的话哪次是重点?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亲的话?”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促使学生眼到、心到、手到。
  (二)教师的提问还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
  有不少课文没有把事情的经过明确写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教师应在课堂中重视启发学生的想象。如《坐井观天》的结尾,我问:“青蛙后来会不会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这一提问激起了学生想象的浪花。他们经过讨论,个个争着发言。回答各有特点,趣味盎然。同学们想象得多么合理,多么好啊!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把作者蕴藏在作品里的意义形象地再现出来,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三)问题是启动思维的关键,是点燃智慧的火花。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争议问题,就是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提的问题越多、越深刻,争议越激烈,学生就越能在激越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始终处于“饥饿”的状态,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提出问题。同时还注意及时激励和引导,对于学生的质疑问难,不一手包办,而是通过小组讨论或让他们查字典、查资料解决,或通过认真读通课文来解决,或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解决。总而言之,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如学习《落花生》,学生通过阅读,提出下列疑问:你是喜欢做落花生还是做苹果、石榴?大家很快分成两派,一派认为:拥有外在美,又有出众的能力和才华,内外兼美,是上帝的宠儿,谁不愿意做这样的人呢?另一派认为:外表是天生,如果外貌普通甚至丑陋,不必自卑,要努力提高自己内在美,丑小鸭也能变成白天鹅。通过激烈的争论、辩解,终于达成一致结论:无论外表美丑,都要做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质疑性阅读中,解疑是最关键的举足轻重的一道程序,它直接决定着质疑性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要讲求“技法”去引导学生释疑,教师就好像是学生学习的导演,只要教师善“导”,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分析,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就能靠自己的力量走出迷宫,也必须要学生自己走出来,教学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总之,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求取最佳的阅读方法,自主去读,边读边议,比较异同,敢于质疑释疑,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和需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8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