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业余体育运动队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智林

  中小学课余体育运动训练与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运动训练网络体系中的最基础层。它肩负着给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和为上级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双重任务,对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实现《奥运争光计划》,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做好新时期初中课余运动训练,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科学选材,把好训练第一关
  通过每年体育节各类比赛选拔和平时观察,以及学生家长、班主任老师的介绍,全面了解每个预选队员的年龄、体育基础、身体状况、文化课成绩,平时表现,家庭状况,把守纪律、爱学习、喜爱体育、有潜力的学生吸收到运动队中来,这是我校运动队五年来人气旺盛的基础。
  二、开好训练前的第一次动员会,明确目的、任务
  请主管校长到会进行思想动员,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训练、生活等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重点强调每个学生在认真搞好课余训练的同时,要更加努力地抓好文化课的学习,力争做到学习、训练双丰收。同时,使他们明白当一名运动员既是光荣的、又是十分艰苦的,要求每位入选的学生必须具备吃大苦、流大汗,牺牲课余时间的奉献精神。
  三、坚持正面教育,发现思想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个运动队良好队风的形成,不是一、两天成几句话就能完成的,它要经过反反复复一段艰难的路程才能有所收获。初中课余训练对于一个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时可以说是残酷的,他们每天既要肩负文化学习的重担,又要搞好课余训练,完成每天的训练量,要付出比别的学生多一倍的艰辛。因此,个别队员思想会出现波动,甚至萌发退队的念头。这就要求我们教练员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说服、引导。既要做到训练中严要求,在平时又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这是高效训练的根本之所在。
  四、以人为本,努力营造和谐、友爱、欢乐的运动队集体,使每个运动员在充满欢乐的大家庭中健康成长
  例如在队员生日之际,全队集体给予庆贺并送上一份精美的小礼品,使他们渡过一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生日。平时在训练、学习之余,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游戏娱乐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增进师生的友谊。
  五、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建立学校、家庭联系卡,对队员在校和社会(家庭)的表现及时进行沟通
  1.运动员在家的思想教育很重要,在家里的表现、与父母亲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他在学校的学习与训练。因此,我们做教练的必须经常与他们的父母联系,及时向家长通报他们子女在校的表现,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共同关心、督促其全面发展。
  2.加强对学生家长营养学方面知识的宣传,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运动员在家的营养必须考虑到(对某些住校生则应配合生辅老师督促其合理膳食,全面补充营养)。有些运动员家庭条件好些,训练过后父母会增加对孩子的营养补助;但有些运动员家庭条件就较差,学生往往营养脱节,影响训练质量和运动成绩的发挥,甚至导致机体疾病。因此我们在家访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营养问题总是多方考虑,或提供参考意见、或给予一定的补助。
  3.运动员在家的作息时间一定要有规律,否则也将影响运动员的正常训练。我们在暑假期间训练一般安排在早晨6:00~8:00,如果运动员在家没有休息好,那么必然会影响其正常的训练和身心健康。因此教练员必须经常进行家访(目前一般亦可采用电话联系方式),通过家长来监督他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较正常的作息制度,这样就有利于运动员在训练中发挥出正常水平,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六、制订相应的奖励措施,进一步激发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不断提高训练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训练质量,我们把学校规定发放的训练助学金进行了调整,从出勤率、每月的定期测验成绩和平时训练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对每次训练测验(包括平时测验)中成绩优异者(成绩有明显进步者)及时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励他们刻苦训练,好学上进,使其真正体现出助学金的意义。同时能使每个运动员看到自己的不断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经过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很有效的辅助手段,对提高训练成绩起着积极的作用。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方法,还必须配合大量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突出精神鼓励,双管齐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七、加强自我管理
  建立岗位责任制,成立训练小组,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训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每月评选一次文明队员和优秀小组活动,并在全校范围内加以宣传表彰。加强农村中学课余运动队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只有加强科学管理,建设一支充满朝气、团结、友爱、协作、欢快、具有凝聚力的运动队集体,才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
  为此,体育老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处理好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关系;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真正从关心、爱护每位学生出发,才能使我们的学校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