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精讲引导在历史课堂上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海红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地做到“减负增效”,全市中小学校普遍推广“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以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其中精讲引导环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谓精讲引导,就是在学生自学,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的基础上,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有困惑的问题,教师有意识地快速释疑,抓住知识要点,讲清问题的思路,明晰事理,并由点及面,由表及里,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
  在精讲引导过程中,凸显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利用精讲引导,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就必须做到七把握:
  一、要把握精讲引导的时间
  精讲引导的时间要适中。精讲引导,突出地表现在“精”字和“导”字上,时间不宜过长,教师不宜一切包办,一切都讲,要适当地把握精讲的时间和数量,要少而精。一般在交流展示环节的精讲,引导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在互动探究环节的精讲,引导时间大约在20分钟左右,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适当地调整。
  二、要把握精讲引导的语言
  精讲引导的语言要精炼到位。在精讲引导中要“少说废话”,紧紧地扣住主题,围绕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语言力求简洁、生动、形象,切忌平铺直叙,如白开水一杯。
  三、要把握精讲引导的方式
  精讲引导的方式要适度,措施要得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可以采取不同的引导措施。如对于少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可以采取个别的引导;对于教学的重点及有共性的问题可以进行集体引导,从而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迁移、学以致用;当学生展示的内容或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本课内容无关,或对有些问题纠缠不清时,教师要适时用恰当的语言引回学习主题。
  四、要把握精讲引导的灵活度
  精讲引导的灵活度要高。教师在备课时,虽然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要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精讲引导的思路。但是课堂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学生们又是一个个有思想,独立的个体,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精讲引导要具有很高的灵活度,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思维与教师备课时候预想的情况有出入,甚至南辕北辙时,教师就要灵活地调整精讲引导的思路,因势利导,从而水到渠成。
  五、要把握精讲引导的实施环节
  根据教学要求,精讲引导,可以在不同的教学模式环节中使用。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环节运用,也可以在交流展示和互动探究这两个环节中运用。
  作为一个单独环节运用的时候,要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精讲,同时注意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在交流展示这个环节中,对于如何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如何了解学生对于所要学的知识已经掌握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是否学会对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系,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本环节中恰当地组织互动交流,适时地精讲引导,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的前后连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要把握精讲引导的时机
  精讲引导要看准时机,及时把握火候,掌握引导技巧。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敏锐的判断力,要紧密地联系知识内容,结合教学实际,捕捉精讲引导的时机,在知识点的新旧结合处,在知识点的关键处,在学生知识点的困惑处,在有争议的知识点处,循循善诱,着意点化,给学生找出思维的方向,让学生在思考中求解,在思考中走出困惑。
  七、要把握精讲引导的实施对象
  精讲引导面对的是初中学生,学习内容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因此,精讲引导要适合学生的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要因人而异,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认知和个性差异,避免有偏差的引导,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精讲引导,必须要遵循“当引则引,当导则导”的原则。及时适当进行引导,力求精辟,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师“教”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才能达到点石成金,拨云见日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8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