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009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解及佳作点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秀章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进行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只一种啊!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解读]
  今年的全国卷作文仍然关注现实(如文理分科的全国大讨论与学生假期辅导班的泛滥等等),关注人生评价感悟,关注人才的培养,倡导发挥自己的优势开辟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小到一个人,怎样对待人生、工作的态度,一个单位怎样用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何扬长避短谋求发展等。
  从以下角度切入:
  1,从教练野鸭的角度:只看到受教育者努力与成功的可能性,片面强调后天的努力,没有认识到先天条件的制约,没有认识到个性差异;
  2,从青蛙的角度:扬长避短,看到了优胜劣汰的规律;
  3,从仙鹤的角度:能较全面地看问题,看到受教育者受先天条件的制约,不盲目模仿,不回避努力的因素,强调兔子应广泛地学习,多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生存的本领;
  4,从动物管理局的角度:打着全面发展的旗号,扼杀动物的天性,不能从动物实际出发,违背了动物自身的发展规律,更违背了人才培养的规律;
  5,从兔子的角度:认清自己的长处和局限性,认清自我,发挥优势。
  由以上切入角度,可确定以下立意:
  1,全面发展与发挥个人特长之间的关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2,从教育者的角度:因材施教,发现特长,要从实际出发,区别个性差异;
  3,从受教育者角度:应该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发挥优势,认清自己,张扬个性;
  4,从批评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点是好的,但要遵循人才培养的规律;
  5,从批评野鸭的角度:虽然努力与汗水有关系,但盲目的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不能忽视先天条件。
  因材施教 发展自我
  河南某考生
  “因材施教”,这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成功需要汗水需要付出,但学习主体需要对自身进行客观分析,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短跑冠军兔子不会游泳,这是由它的先天条件决定的。而鸭子教练却逼着它去游泳,工夫费了不少,但成效不大,却还不明白原因地嚷嚷“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这是多么可笑而又可悲啊!试想,如果那只兔子非但没有学会游泳,反而把跑步的本领也给忘了,那又该怎么办呢?
  有一篇文章曾写道:
  “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质地过于松软,无法吹出悠扬的笛声来。但它们不是没有用了,它们具有柔性强的特点,可以用做编竹席的材料!”倘若非要用嫩竹做笛子,想必是费力不讨好的,别说“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勾起客居者的思乡之情,恐怕连自娱自乐也嫌它声音干涩难听吧!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客观地看待,这样才能突出自己的个性,成为自己领域中的“爱因斯坦”“毕加索”,而不是碌碌无为的庸人!
  “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客观地分析和挖掘潜能,我们才能实现飞跃!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是否实行文理分科。我想,作为学生当然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望。但实际上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个人爱好不同,目标和愿望不同,因此很难适应同一个教育模式。让热爱文学、醉心于诗词歌赋的文学少年去沉浸在物理、化学艰涩难懂的公式中,让精于严密推理的未来科学家整天吟诵着散发着人文气息的散文诗,这多么难以想象!就像非得让陈景润写抒情诗,让李白研究数理化一样,满怀期望最终只能破灭!
  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个性,“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扬长避短,让我们都成为自己世界中的
  “爱因斯坦”!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首先,作者瞄准文题材料的主人公――兔子,并针对评论家青蛙的话立意,可谓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其次,题目彰显了写作目的,正文开宗明义,直奔主题,结尾重申论点,首尾呼应,中心明确,结构严谨;再次,作者语言功底深厚,阅历丰富,能够灵活地化用名人名言,又能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将原材料和储备论据有机融合在一起,夹叙夹议,无斧凿之痕。
  当然,此文亦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瑕不掩瑜,能于几十分钟内如此为文实属难能可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736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