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要因材施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山红

  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的来源。现代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原则就是对孔子“因材施教”的继承和发展,它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笔者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深切地感受到要想使学生健康有效的发展,必须因材施教,下面就从语文学科这个角度谈谈个人的看法和做法,
  
  一、实施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身心发展各有其特点,尤其在智力才能方面更有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擅长,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扬长避短,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上各种有用的和杰出的人才。许多科学天才、体育明星、歌星、舞星等有特殊禀赋和才能的人,早在少年儿童时期便已开始显露,这是因材施教的坚实基础。每个教师有职责去发现人才和培养这些人才。
  在市场经济面前,学校与企业一样。企业要兴旺繁荣,必须生产出适销对路、物美价廉的产品;学校要生存发展,必须培养出适用对路和品学兼优的人才。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一靠教育经费的投入;二靠教学水平高和责任心强的教师及科学有效的管理;三靠学生本人的不懈努力。而教师是学校的精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了解掌握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学习状态,做到因材施教。
  
  二、因材施教适合中职生的现状
  
  面对我们的学生,该怎么教?这是摆在职业学校老师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分析,郭橐驼能让众人“皆争相迎取养”,是因为他有一手种树的绝技,而所谓的绝技就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所以他种的树长得“硕”、“茂”,而且“早实以蕃”;台湾当代作家林清玄有一篇美文《桃花心木》,其中也提到要想使桃花心木苗能长成参天大树,就应像那种树人一样模仿大自然的规律,让树苗自己能扎根土壤,寻找水源,学会独立生存。种树如此,育人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要使学生将来能长成参天大树,首要的任务就是弄清学生的状况,掌握他们成长的规律。
  中专学生从其报考时的来源看有如下三种状况:第一种状况属智商较高型,这种学生报考中专原因很复杂,或家境贫寒为减轻学费,或家庭环境恶劣,或本人不求进取等等;第二种状况属智商一般型,学习程度也不理想,这种情况占绝大多数;第三种状况智力较差,学习程度也较差,这种情况和第一种情况一样占比例的极少数。中学到中专,可以说是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折,不同理想抱负,不同智力心理层次的学生,对这次重大转折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有些学生认为这次转折来之不易,倍加珍惜,紧紧抓住这次转折的机遇,通过辛勤努力而成为栋梁之才;而有些学生却自命清高,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或悲观失望,或自暴自弃而不能成器等等?他们的年龄一般都在15~18岁之间,从心理学上划分正值青年初期,这个时期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的思想波动水平大,行为表现摇摆不定,经常会有一些令教师头痛的行为?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首先应摸清学生的思想状况智力层次,才能有效地对其进行教育教学。作为中专学生,单纯的智商挖掘为时稍晚,但心理特征的培养则时刻不能松懈。心理特征的形成固然取决于本人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但教师作为学生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是绝不容忽视的,因为中专学生大多是首次长期远离父母,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种种困难是难免的,忧虑、烦恼无处诉说,得不到帮助和解决,一定会导致心理障碍。
  在语文学习上,很多学生课下能说,课上喜欢接老师话把儿,但真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读呢,读不顺畅,磕磕巴巴。课下读物水平低劣,学生没有鉴别力,分不清好坏,常使自己变得更差,读还不如不读,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一篇文章,特别是经典性篇目,问他好在哪儿,回答是一脸迷茫。写作文难,字体差,语言前后不连贯,错别字多等现象随处可见。能写上一篇结构完整、文从字顺的文章已是不易;有文采、结构严谨的文章更是凤毛麟角。
  职校生虽然在学习上、品质上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譬如:耐挫折、热心肠、动手能力强等。他们风华正茂,追求美好的人生,也想取得成功。怎样帮助他们提高语文水平,引领他们走出迷茫、误区,走向进步、成功呢?那就得根据学情、班情、生情的不同特点来施教。
  “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内容,即教材。职业业学校的语文教材不断变化,试图不断适应学生的需要,各级教研机构也早就对此进行过探讨研究,如:要不要学习语法,学不学鲁迅先生的文章等。但效果并不理想,何况每年五月份的分流生连教材也没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初级技术人才,不是精英教育,所以要理智培养初级技术人才,我们的教材就要依据培养目标而定。
  “教”,不仅指教学方法,语文课堂上更少不了德育渗透,在职业学校,教书和育人同等重要,对个别学生,甚至育人比教书更重要。
  
  三、语文课上的因材施教
  
  1,教学目标依学生来定
  根据职业学校的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打算也不一样(有人想升学,有人想就业)的特点,采用大纲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已不适应实际情况的需要,那就要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低起点,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为制订目标的原则,先根据升学、就业的要求,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上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新生班学习老舍的散文《我的母亲》,教学目标可订为:①能流畅地朗读课文;②理解伟大、无私的母爱及作者对母亲的赞颂、思念之情,以重点分析第十三段来体会,这样就行了,不必串讲,更不必涉及品味揣摩语言等比较高的阅读层次。对一年级升学班的学生就要对所学文本进行适度开掘,知识点就要多一些,而就业班的教学难度就可适度降低。如学习修订版第二册第一课的《沁园春・长沙》一文,就业班的学生能理解,背诵即可;而升学班学生就知道写湘江秋景时角度的变化,其中动词运用的好处等。
  即使在一个班级内也应确定多种教学目标,不管起点、程度怎样,只要进步都可以获“优”。如:原来读文章读不通顺的学生到期末能流畅的朗读,即可得80分;最初一上讲台口不能言、手足无措的孩子,到期终即使不能有条理地进行述说,但只要做到举止大方:也是进步;学期初写作文字迹潦草,条理混乱,到期赤如能字迹工整、有条有理地进行写作,这也是进步;一开始写作文一般化,到期终能做到结构严谨,语言有文采,那更是优秀。诸如此类,凡是学生有进步,教师就及时肯定,慷慨给分,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相信学生会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2,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
  学期伊始,先测试摸底,在此基础上师生,签订学习目标书。给学生建立电子档案,记录学生的平时表现,以量来考核,期终时,把定量和定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来评价每一位学生。而不以期末一张试卷论英雄。既做到了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督促,激励学生,又调动了学生比学赶帮的劲头儿,让每位学生都能进步。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如能做到因材施教,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就会充满活力,每位语文教师也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教学之路,每位学生也能得到关注,得到发展,他们的文化素质也会相应提高,我们职校的教师就能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有潜力的技术工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13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