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子文

  多年的语文教学让我深深感受到一堂“活”的语文课,就会像是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它能给学生带来跳跃的思维,带来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更需要有让课堂活起来的种种方法。现介绍一下我的几种方法:
  
  一、音乐陶冶法――语文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语文
  
  受教学磁带中朱自清的散文《春》配乐朗读的启发。在一些课文特别是散文、诗歌的朗读过程中配上一段合适的音乐,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悟课文,而且可以通过配乐朗读使课文沁人心脾。当然,课前充足的准备是少不了的,找到合适的音乐是关键。一般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以及语感来选择适合的音乐,课前老师还必须自己先配乐朗读,把握朗读的节奏和旋律。例如讲授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由于这是一篇写景状物、动静结合的爱国诗篇,需要一首动静结合,柔中带刚的音乐。于是我在课前精心挑选了一段《我爱你塞北的雪》的乐曲。音乐响起,学生竟然朗读得越来越起劲,甚至随着音乐的节奏,抑、扬、顿、挫起来。接着我启发式学生:“同学们,谁能说出这首《我爱你塞北的雪》与课文《沁园春・雪》有什么相同之处吗?”赖强同学是这样回答的:“这两者都表达了爱,不过诗的感情更为强烈,我想是对祖国河山的爱。”通过音乐与诗的搭配与对比,学生既体会到了诗的意境,又得到了音乐的陶冶。整个课堂活跃、轻松而又生动。当然这种方法需要老师有一定的乐感才行。
  
  二、课堂辩论法――在针锋相对的争论中,其义自现
  
  一些课文中本身就有两种不同观点或者学生对课文中的人、事和观点存在不同的见解。有的学生会因此在课堂上与老师唱反调,让有些老师很头痛。其实,我们可以来个顺水推舟。何不在课堂上开一个小型辩论会呢?有一次在讲到《愚公移山》一文,愚公的人物分析的知识点时。偶然的机会,有一位学生在座位上小声地说:“愚公真是愚蠢。”不仅如此,还有几位同学小声地附和,这成了课堂上的不和谐音。我将计就计趁此机会开一次课堂小辩论,先分正反两方,让学生举手表决立场。然后我在他们当中各挑选出一位大胆善辩者作为双方的代表。在辩论代表的带动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正方甲:“愚公并不愚,他只是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所以才发动子孙后代搬掉太行、王屋二山,他身上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勇于改造大自然的精神。我们不应该嘲笑而应该赞扬他才对。”反方甲:“愚公他不愿搬家而要用几代人去搬两座大山,这不是愚蠢是什么?”“哈哈……”同学们发出了笑。正方乙:“如果这样也愚蠢,那么建设者们就不用那么辛苦建造长江大桥,大家坐船就行了。我们也不用改造大自然,不用建设什么新社会了!”……
  这一节课就在紧张、激烈和快乐的气氛中度过,课文的中心、人物的特点自然也在讨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了,比靠老师总结出来的效果好多了。辩论的同时也培养学生们的表达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三、多媒体教学法――图、文、声、像一应俱全,形象直观
  
  多媒体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由于它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因此它倍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它可以围绕课文及时向学生传送有关的声音、图画、动画等,让学生理解课文时更形象,更具体,更直观。如我在讲析《爱莲说》时,结合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步骤提前制作了课件。课件中有荷花图,配上古筝音乐,在课堂上给人以立体的、美的感受。加上老师生动的讲解,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高雅的气质以及“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风格跃然屏幕之上。最后以莲的欣赏短片结束。整个课堂清新、淡雅,简直成了一堂艺术欣赏课。这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课堂表演法――课文细节重演绎,帮助理解人物形象
  
  这种方法很适合在刻画人物类的课文教学中使用。老师可以根据课文中所描写的环境特征,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特点,在教室内就地取材搭建模拟的小戏台,让学生表演。在课文《背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就采用这种方法。这篇课文的着重点就在于对父亲买橘子的动作描写上。作者的父亲是横过铁道,两边是近一人身高的月台,父亲的腿脚不灵便,而且身体肥胖,又要把橘子抱过来,就显得尤其困难。而这种困难又是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来。我用讲台当作火车站的月台,用粉笔等作为橘子。然后特意挑选了一位身材既肥胖、矮小,又有一定表演天赋的同学上台表演。同时我也对“小演员”提出了要求,就是要把课文中父亲买橘子的动作如“走、探、穿、爬、攀、缩、倾、放”等动作尽可能地表现出来。要求“小观众们”也要仔细观察这位同学的神情和动作,展开想象,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在表演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观察,感受到了这位同学抱粉笔爬桌子的辛苦,自然也就感受到文中父亲买橘子时的困难,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同学们通过观看表演,对文中的每一个动词也会记忆犹新,课文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课堂竞赛法――在合作中学语文,在竞争中求知识
  
  在讲析议论文《纪念白求恩》的过程式中,我有意把课文的各个知识点进行细化、问提化。然后设置竞赛规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并抢答,每答对一道题加10分。在课文讲解过程中不时穿插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不时公布和比较各小组的最新得分,营造竞争氛围,收到了绝佳效果。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各小组异常活跃,大家先是七嘴八舌地热烈讨论,很快几乎全班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生怕错过回答的机会。不管成功与失败,小组的其他成员都会报以掌声或送去安慰。一堂课,和谐而又热烈,竞争而又合作。同学们在合作中学习语文,在竞争中求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课堂上懂得了尊重与爱护、团结与协作、竞争与进取的人生真谛。
  活无止境,使语文课堂活起来的方法还有很多,以上的方法只是墙垣一角。只要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善于创新,勇于尝试,因材施“法”,语文课堂教学就会遍地开花,多姿多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07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