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史实\史料\史感,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东升
学科素养是指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包含文史常识、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等,新课程版历史考试大纲在考试内容中增添了这样的表述:“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考查在学科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追寻生命的起源》一课为例,简要谈谈如何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一、突出史实教学,优化知识结构,打牢学生基础
史实决定着史料的选取范围,课堂教学中研读的所有史料,都必须依托于史实。史实还是史感的发源地,一切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学习目标的达成,都必须源于史实。因此,史实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史实教学过程应注意:
1.客观史实要点化,造就高效课堂。可以编制学案,以填空的方式,让学生根据提示,边翻书,边完成史实的梳理,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要点化加以记忆。
2.优化记忆方法,提高本课知识的记忆效率。如在本课中可以尝试:记忆基本史实可以归纳为八个人物七方面成果,还可以实行比较记忆方法:抓住近代生命科学的成果与研究方法的两条主线为研究群体和研究个体。
二、学会研读史料、运用史料,提升学生能力
史料的教学过程即研读史料,是一个理解史实和提升境界的过程,它处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且主体地位。过程分为理解史料、运用史料提出和解决问题等两个环节,史料的研读有泛读和精读两种方式。泛读史料是增强趣味性的,带着学生读一下即可。课堂主要是精读,要选最重要的史料,精读史料,运用史料理解学习内容,得出新的历史认识,进而拓宽历史视野,感悟做人的原则和生活态度,提升学生境界。
三、注意历史感悟、培养史感,提升境界
光有史实和史料的课,还不能充分发挥史学的价值,还应有史感。史感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灵魂,主要由史实和精选的史料而来,是历史学习的归宿。确立正确的生活准则,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增强追根溯源的回望意识,拓展理解现实生活中政治、经济、思想等现象的宽度和深度等方面,是史感的重要内容。
如在讲述本课内容时,我选用了达尔文的话语:“今后如果有人对我的理论提出挑战,那很可能来自对寒武纪动物突然大量出现的解释。”引导学生明确,达尔文伟大在于尊重史实,也许达尔文进化论只是部分揭示了生命起源的真谛,生命的追寻还在继续,以此,让学生明确史实的基础上,进一步领略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从而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新海高级中学)
编辑 张华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37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