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桂林

  【摘要】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教学方式不够灵活、探究方式不科学等现象,有其形而失其神,背离了新课标改革的目标要求。本文就高中政治教师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及运用、落实科学的探究方式、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协作效率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提高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和高中学政治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政治课作为一门以理论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式教学法必然成为高中政治教学研究的一个亮点和重点。因此,在学习中,自觉探究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从联系生活实践进行质疑,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开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提供个性展示舞台,大力鼓励学生探究性活动三个方面探讨探究式教学法中的探究性学习谈一点看法,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关键词】探究式 高中政治 课教学质量不足措施
  
  一、引言
  
  当前,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不论是理论界还是教育实践界都在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的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希望能真正提高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潜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其中,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应引起重视并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忽视教学内容的深入挖掘。按照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一些教师为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采取分组讨论、辩论、提问探究等多种教学形式,课堂气氛确实活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了,但由于对需要探究什么问题、以何种形式探究问题、探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通过探究要求学生具备何种(几种)能力、应得到什么启发和感悟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对教材与现实生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契合点把握不准确,导致学生找不准学习目标,不能明确学习重点,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难于培养正确“三观”,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并未产生思维的火花,不能将学生引入对教材内容的深层次学习和感悟,往往容易使探究的结果流于形式。
  2.教学方式不够灵活。主要表现为:一是过于依赖教材原有的探究内容,缺乏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二是过于依赖已有资源或经验,探究的内容缺乏时代性、时效性和创新性,难以引起学生共鸣;三是探究的形式过于格式化,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下学生的群体及个体差异;四是探究过程中给予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太小,形式上是探究,却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五是过于拘泥于书本观点,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
  3.探究的方式落实的不合理。由于新课程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因而对于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仍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些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忽视了必要而且科学的引导,导致学生不明确为什么要参与探究,如何有效地参与探究,探究的目的何在,表面上很热闹,实际上却各自为阵,天马行空,并没有达到应有效果。有的教师缺乏对探究过程的研究,分组不恰当,分工不合理,目标不明确,没有及时指导和引导学生的讨论进程,缺乏对教学情境的创建和探究过程的控制以及对探究结果的总结,往往容易出现混乱情况。有的教师为实现探究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往往容易给学生定框框,不善于肯定或客观评价学生的观点和看法,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新课程明确指出了政治课教学必须“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基于新理念的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实现由教学的主导者向教学引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转换,敢于把时间和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生活为主线、以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素养为核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参与并体悟社会生活,做学生与社会生活沟通的桥梁,从而使学生在参与中加深对政治课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2.落实科学的探究方式。探究式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更符合人本主义,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必须准确把握重难点,深入研究确有必要探究问题的形式、方法、手段和步骤,合理控制探究时间。简单内容可由学生自主学习,重难点知识、具有较大现实意义、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感悟及人格修养的内容,应尽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探究的信心和热情,使大部分同学享受探究的乐趣并受到启发,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指导,把握探究进程,避免学生的盲目探讨。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华罗庚曾说过“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深入地看问题的方法分不开”。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教师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贯彻到教学的各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平等的主体关系,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自觉做到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关爱他人。促使学生主动深入社会生活,逐步养成主动探索、思考、辨析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合理运用多媒体。多媒体具有容量大、直观、形象生动、时效性、互动性强等显著特点,较为完善地实现课堂与时代及社会的衔接与融合,对于学生多视角观察社会现象,参与社会生活,进行科学的判断、选择、定位、思考均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思辩能力和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教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教师的个人素养、知识结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及处理能力等,都会成为影响学生参与愿意及参与程度的重要因素。因而,在强调多媒体教学重要性的同时,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内因与外因在教学中的不同作用,把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做为基点,不应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四、结论
  
  当前的国际竞争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因而,高中教育必须顺应这种竞争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坚决做到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贯彻探究式教模式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尊重学习规律,改进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把“学生学会什么”做为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和能力,为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38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