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美育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熊 洁 甘 敏

  摘 要:现代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美育对促进创新能力有重要价值,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追求美和创造美是英语教育的理想目标之一。本文从英语教育培养目标出发,分析阐述英语教学活动中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教师如何从教学设计、教材处理及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从而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 美育 创新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校教育在大力提倡学科课程设置与市场经济、市场需求接轨,体现了教育的功利性之后,我们的教育者们却发现虽然我们培养了一批应用型的人才,但这人才背后看到更多的却是道德的缺陷和人格的缺陷。由此,美育重新被重视,回归到教育的重要一席之地来。正如席勒所说,“我们有责任通过更高的教养来恢复被教养破坏了的我们的自然(个性)的这种完整性。”[1],这“更高的教育”指的就是美育,而美育的功能与作用也重新被认识与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明确提出:“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薄弱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且《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教高厅[2004]1号)进一步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在帮助学生夯实英语语言知识基础、掌握英语基本技能的同时,努力探索大学英语教学美育的新途径,以增强学生的美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促进学生欣赏美、创造美。
  美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它的目的乃在于培养人。美育,它不仅要求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发展,提高欣赏美的能力,更重要的在于审美创造,即在审美过程中激发人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潜能,实现审美理想。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追求和体现美的创造、创新是英语教育的目标之一。
  
  二、英语教学活动中审美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美育教学能力,充分认识并明确审美活动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首先,审美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审美能力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能力。要获得充分的审美享受,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通过感知、理解、联想、想象等丰富的心理活动在脑海中建构起作品所表达的世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为什么“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因为,每一个人的阅读与欣赏都是一次再创造。再创造的成果取决于欣赏者的审美能力,这就是为什么面对同一部作品有的人浮想联翩,而有的人无动于衷,对同一部作品的感悟有的人新颖独到,而有的人则只有陈词滥调。可以说,审美能力就是我们在审美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创造能力。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教师就应尽力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美,在充分感悟和体验美的过程中,孕育其创新精神。比如在上外出版社的《泛读教程》第二册Unit Six Martin Luther King 这篇文章讲解环节中,教师带有感情地先给学生描述黑人在美国社会的历史地位及现状,通过这样的语句:The black men could not attend the same school and even could not use the same restroom with the white men in a American society...引起学生对美国黑人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的深切同情与悲愤之情以及认识到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非正义性和不道德。接着,教师引领学生一起阅读课前发给学生的充满正义与激情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名演说稿I Have a Dream,让学生在激扬的文字中感受崇高的美,使情感与之共鸣。教师进而提出一个问题:Does his dream becometrue? (if not, why?)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活动中来,打开他们的思路,使之流畅地表达思想,教师在其中再进行补充,课后教师让学生同样以I Have a Dream为题写一篇文章,使学生在感受英语语言魅力的同时,也运用、操练了英语,而教师也了解到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从而为今后英语教学的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准备了条件。由此可见,只要教师精心组织教学,把创新精神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全程,就能保证师生教与学的活力而且富于教学美感。而我们教师在学习、生活和教育等过程中对审美情趣、审美倾向的自然流露,对学生将产生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不断钻研,充分发挥在创造性教学中的态度、情感、语言、风格等,对学生审美创新起到启发和榜样作用。
  其次,审美能力中的想象力对创造力培养起着一定的作用。心理学家说:“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经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的过程。”[2]正如巴甫洛夫所言,想象力之于科学家就如同翅膀之于鸟,空气之于水一样的重要。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知识进化中的实在因素”[3]。想象力可以让我们超出思维逻辑中概括性与同一性的界限而飞翔到尚未概括到的无限可能性,为我们展现一个全新的视域。英语语言句法结构变化多端,表现力强,具有生动性和意境创设的作用,为我们的想象提供了一个创作的平台。例如:
  She tossed, she pitched, she stood on her head, she sat on her tail, she rolled, she groaned, and we had to hold on while on the deck and doling to our bunks when below, in a constant effort of body and worry of mind.
  这段文字短句较多,节奏感强,读起来给人以急促感,这正好映射出主人公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时的紧张和恐惧的心情。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这些短句中夹杂了一些相对较长的句子,读起来就有抑扬顿挫、波澜起伏的感觉,创设出了当时大海里波涛起伏、船在海面上摇摇晃晃的独特意境,而读者脑海中也呈现出此番景象,仿佛置身于其中。英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语言特性,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努力设计一些具体的程序方法,创造美的氛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每一个学生都有创造力,都有自觉的探索愿望,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发现他们的创造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英语阅读教程》第二册第五单元课文A Pound of Butter,这篇文章戏剧性强,动作语言描写丰富,人物内心活动丰富,在课文讲解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在文章中找出能体现代表人物特色的语句描述,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体会语言的魅力。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4]。然后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设计出文中所描述的场景以及人物对白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既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及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享受英语语言乐趣的同时,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师生共同体验了美的创造过程,也共享了创造美的愉悦。

  
  三、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美育培养途径
  
  由此,美育影响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各种形式给予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审美享受,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课堂上教师深情并茂地朗读范文或由学生分男女声进行对白,或如上例子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再创造编排小话剧,或采用多媒体教学达到视听一体效果。如在讲授课文Music’s History May Show a Path to Future Peace(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泛读教程》第二册Unit 2)时,先让学生欣赏乡村音乐歌手Bob Dylan’s和Joan Baez的代表作以及著名的摇滚歌手猫王Elvis Presley和大家熟悉的周杰伦说唱歌曲,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Can you hear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se songs? 让学生积极思考并结合课文讲解讨论,使学生不但印象深刻,而且了解美国音乐的发展变迁。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能够将英语的音韵美、作品的语言美、人物的想象美及课件的画面美和音乐美结合起来,让人赏心悦目。教师借助多媒体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英语国家语言、习俗等文化知识,进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造是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大学英语教学既是知识教育活动,也是审美创造活动,因为“语言本质上是创造性的”[5],因而英语教学与英语学习也是创造性的活动,是教学相长的集体活动,是师生双方审美主体、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互动活动。
  
  参考文献:
  [1]席勒.美育书简(第6封信)[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49-56.
  [2]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玛依努尔.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审美因素[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增刊),2005,(26).
  [5]Spolsky. B.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pedagogy――applications or implications?”[M] in Alatis: GeorgetownUniversity Round Table o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1969. Washington 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70,143.
  
  *本文为九江学院2005年校改课题“高校英语教育的美育模式”研究成果之一。
  (熊洁系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华中师大外国语学院在职研究生;甘敏系九江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职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1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