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方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封 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人们进行交际、学习文化、传播文化,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听、说、读、写。“听、说”能力是人们驾驭有声语言的能力;“读、写”能力是人们驾驭无声语言亦即文字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误区,就是一直忽视思维的训练。思维是语文的内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动作的过程,表现在语文学习上就是运用语言听、说、读、写。笔者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学好语文,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就必须加强思维训练,尤其是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训练思维的方式多种多样,这里列举几条重要方式加以说明。
  
  一、整体思维
  
  一个人是一个整体,一件是一个整体,一篇文章也是一个整体。整体由局部组成,但不是局部的简单相加,它的内涵大于部分的总和。如果就局部理解局部、处置局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难免瞎子摸象。从全局看局部,则洞若观火。就文章而言,一篇文章有一个总的话题范围,有一个总的倾向和态度,由此去把握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去理解某一个材料的价值和作用,去评判某一手法的优劣,去划分段与段之间的层次,才会更为确切。以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三种类型文章的阅读作答为例,无论是文言文语段、现代科技说明文或是社科类文章,都要求考生要有整体观念、全局观念,以整体思维去体会。
  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这篇文章,提出在对外文化交流台,应采取“拿来主义”。它回答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采取“拿来主义”,二是应该怎样“拿来”。为了回答第一个问题,他设置了一处选言推理的结构;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或取闭关主义,或取送去主义,或取送来主义,或取拿来主义,前三者都不可取,所以只能取拿来主义。为回答第二个问题,鲁迅先生以“大宅子”设喻,并再次用选言推理,最后得出应“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结论。这就是这篇杂文的整体。有人由于不能从整体上看文章,不仅不能正确理解它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讲起,也不能正确理解关于“大宅子”的比喻。他们一方面把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一方面又把文章的话题范围扩大。这正是缺乏整体思维导致的误解。
  在写作、教学中,也总要求先对文章的整体有所把握才能动笔。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用一词,造一句,都不能不从文章的整体需要考虑。学生在实际行文中出现的有句无章,甚至通篇散乱、前后矛盾,正是中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难题。
  
  二、联系思维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并在联系中形成系统,所以要在联系中把握事物。以阅读文章而论,文与人(作者与读者)是有联系的,要论文必先知人,正所谓“知人论世”。人与时也是有联系的,要知其人,又要知其时,包括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诸种因素。义与义也是有联系的,读一篇文章,把它跟相关的义章联系起来,会看得更清晰。一篇文章内部(甚至一个段落内部)这一句与另一句、这一段与另一段,都有种种的联系,既互相制约、限定,又互相补充、阐释。着眼于联系,文章就容易读懂、看透。联系有各种各样,其中最要紧、最普遍的是因果性联系。因果性联系本身又复杂多样,有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连续因果、互为因果等等。各种联系又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先验的、可以随意编排的。
  联系思维在阅读中的具体运用有“以文解文”、“以事解文”、“以理解义”、“以情解文”等诸种方法。《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的名篇。独读此文,只觉得振奋、激动,那叙写、那议论、那抒情,足以打动读者。正如罗丹所说的:“艺术就是把作者自己所感染的传达了出来,来感动他人。”
  
  三、两翼思维
  
  思维有两只翅膀,一是求同,一是求异,两者缺一,思维就不能起飞。求同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共性,从而发现规律;求异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个性,从而发现特点。发现规律与发现特点都是发现事物的“本质”,都是思维中的“创造”。从语文活动方法的角度说,就离不开“两翼思维”。在许多方面要“求同”。怎样学好语文――这是要探求的第一层次的规律:怎样听、怎样说、怎样读、怎样写――这是要探索的第二层次的规律;怎样听讲课、怎样听广播、怎样听谈话、怎样交谈、怎样演讲、怎样论辩、怎样写说明文、怎样写记叙文、怎样写议论文、怎样写应用文――这是要探索的第三层次的规律。不善于求同,就只能永远在感性的世界碰撞。语文活动中同样有许多“求异”的事情需要做。听广播与听讲课有何不同,说话跟作文有何不同?读一般实用性文章与读文学作品有何不同?不善于求异,就不能因事设法,各循其路,也就不能取得高效率。
  如果从语文活动的内容方面看,“两翼思维”就更随时要用、随时可练了。比如读巴金的散文《灯》。作者由山那边“平房里射出来的几点灯光”,联想到自己过去雪夜行路时看到的“一点豆大的灯光”,联想到欧洲古代传说中哈里希岛上指引航船的灯光,又联想到古希腊女教士希洛为自己的情人点燃的火炬,最后联想到自己一个友人投水被救时的一盏灯。这些灯各个不同,究竟不同在何处?这些“灯”又表达着一种共同的主题,这主题是什么?这就需要“两翼思维”。
  要把文章写好,同样需要两翼思维。求同思维可以说理议论,求异思维往往要求辨析生活中某些事物认识的本质区别。中学生写作不会写,往往是因为不会想。会想才能会写,求同、求异思维正是会想的表现之一。
  总之,上述的思维方式,在解决听、说、读、写的种种具体问题中应不断应用、不断训练,持续巩固,最终在长期积累后形成稳定的思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17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