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厌”学和“乐”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云洪
摘 要:教师如何让学生“乐”学,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教学的艺术水平,让学生看到学有所用,感到学有所获;在教学中灌输学法,使学生学得轻松;引导学生在自学和独立作业的过程中养成乐学的品质;对学生充满爱心,并善做“严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做一名善学者。
关键词:教学 学生 “厌”学 “乐”学
前几天月考,某生作弊,教师问他为何作弊?答:不会做。教师又问:为何不会?学生答:“上课没有听。”他说:他不想读书,父母定要他读,难怪学生讨厌学习。“厌”学的反面是“乐”学。“乐”学:在这里应理解为“乐于去学,以学为乐”,有愿意、主动的意味,是学生的一种良好品质和心理趋向。教师教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学生是否“乐”学,如果学生都不乐意去学,教师再有知识,教学方法再先进也无用。教师教得出,学生学不进去,这就等于没教。所以,如何使学生“乐”学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教师去研讨。那么,教师怎么教学生才能“乐”学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充分发挥教学的艺术水平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就像舞台上的表演艺术家,但又不完全相同,特别是目的和要求。教师的演技要求更高更难,首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做到每节课都能把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觉器官调动起来,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为了达到此种效果,教师除了潇洒自然的教态和良好的口才之外,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还应下一番功夫,比如选择有价值的生动的教学补充材料与动人的事例;提出能发人深思的或使学生产生悬念的巧妙问题;采用有趣的能开拓学生感性知识或能具体揭示抽象概念与规律的直观方法;讲一些与学生所学的知识、概念、原理的产生、发展过程重现于教学过程中;在学生中开展研讨、争论、角逐、协作和评价,等等。这些对教学效果良好的促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同时还要善用教学手段。凡能让学生看、听、想、做的,都应该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动口、动手操作,在实践中触发联想,“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以加深理解、加深印象。
二、让学生看到学有所用
学生比较讨厌的就是满堂的理论知识,觉得枯燥无味。为了扭转学生的这种恶性,我们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尽量多列举一些应用的实例,解释现实生活中一些具体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实用性、有趣性和重要性。最好从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列举例子,特别是最新信息或消息。比如在化学讲到碳的有关性质时,就可以列举最近北约向南联盟投掷“轻炸弹”的事件,向学生介绍,这种“轻炸弹”实际上就是一种“石墨炸弹”,即主要由石墨造成的,这种炸弹引爆后喷散出大量经化学方法制成的导电性强的石墨丝,它们粘上电力设施时,由于良好的导电性,使其造成短路而导致停电,同时电路中某些硬件设备遭受损坏。再如在学习价值规律后,可以向学生提出:假如你是商品生产者的老板,你将如何去适应市场竞争?一定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都有一定的应用,只有我们教师留意去发掘、积累和运用,让学生看得到知识的真正实用性,这样理论课就不会枯燥,自然会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厚爱。
三、让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显然,太难的和太易的教学内容都会使学生不乐意去学,太难的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太易的会让学生觉得没有什么意思。所以,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最好由浅到深、深入浅出,尽量运用一些心理学、教育学、逻辑学、伦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种知识,增强说服力,加深印象。在选择习题或试题时,一定要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好题目难易程度的分布,既要让成绩好的学生觉得自己真了不起,又要使中等成绩的学生感到有进步,更要让成绩差的学生觉得自己也可以过得去。总之,要做到让学生学有所进、学有所获,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四、在教学中灌输学法,使学生学得轻松
在讲授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都应有意识地强调一些理解或记忆的规律,记忆的方法、技巧,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让学生感到易懂易记。并且要善用一些简单明了的顺口溜或平时大家熟悉的理论知识进行概括,如在总结化学摩尔这一章时,关键就是要学生理清五个量的关系,即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微粒的个数、气体摩尔体积、摩尔浓度,在这五个量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用一句众所周知的名句来加以概括为:一个中心,四项基本原则,即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其它四个量就是“四项基本原则”,通过以物质的量为桥梁联络系在一起,这样学生会记得快记得牢。在运用这几个量的时候,就非常容易想起这五个量的关系。再如,我们在学习历史的年代时,我们可以编一些顺口溜等,1895就是一把酒壶,1839就是一把扫帚。
五、引导学生在自学和独立作业的过程中养成乐学的品质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所以“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在引导、开窍学生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让他们独立思考和完成作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品味出学习的乐趣,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情感。我们也经常看到,不少学生,当他们自己攻克一道难题的时候,就表现出兴奋的心理,并想继续去做类似的题目,无形中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这也是一种“乐”学的表现。
六、对学生充满爱心,并善做“严师”
要想让学生乐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你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使得学生乐意亲近你,那么学生就愿意倾听你的想法,对你所讲的内容感兴趣,觉得值得去听、去记、去思考、去做。正如古人云:“亲其师,则近其道;恶其师,则疏其道。”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关键是要对学生要表现出关心和爱护,为学生创造一个师生平等的心理环境,把快乐带给学生,让他们感到温暖、自在、轻松、愉悦。特别平时要运用礼貌的言语,热情对待,尊重学生,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良言一句三九暖,恶语一句六月寒”,也告诫我们该怎么做。但教师的这种“爱”并不是溺爱,它是一种诚挚的、高尚的爱,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或者说,教师的“严”就是“爱”。这个“严”是指对教师自己和学生都要严格要求,教师对自己严格,才能业务上不自满,工作上不放松,就会少出差错,多出成绩。教师对学生严格,才能树立起教师的威信,使学生始终感到一种向上的约束力,养成良好的治学态度和习惯。所以只有“爱”“严”结合,才能出质量、出水平、出效益、出人才。
七、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做一名善学者
善教者的资本就是要博学多识,而广博的学问和卓有建树的见识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只能学而知之。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交流的时代,学生接收的信息具有量大、面广、快速、质杂等特点,难免香花和毒草并存,而学生的识别能力不强,易受感染。所以要从中筛选、过滤出肮脏的东西,选择健康的知识对学生进行传授、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而且要善于学习,不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更要走在朝代的前列。正如陶行知所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行,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你产生信服、尊敬之情。
叶圣陶对“善教者”的评论是:“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复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正好说明了如何使学生乐学的观点。学无定法,教无定法。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表示赞赏、反映良好、乐意去学,或感到非常有收获,说明教师的教学是适应学生学习的,我们都应该坚持。
近几年来,我在努力钻研教材、教法的同时,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走进学生的心底。教学成果优异,我校的高中政治会考连续三年合格率100%,高考成绩显著。可见,教师在如何使学生“乐”学这个问题努力进行探索是很有价值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17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