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维
摘 要: 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高中数学教师的责任。本文作者提出了培养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三变”:变无趣为有趣,变有趣为乐趣,变乐趣为志趣。
关键词: 高中学生 数学学习 兴趣 培养
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那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我总结了三种变化模式。
一、变无趣为有趣,培养学生的兴趣
“无趣”是学生对某事物没有任何探知欲望的感受。教学内容如果具有新奇性、运动性、可探索性等特点,那么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即兴趣)。他们一旦觉得“有趣”,就能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学习。
1.数学知识的积累是产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基本条件。
只有数学知识积累到一定水平,学生才能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计划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采取小步走的方式,引导学生入门。不入门,没有起码的了解,兴趣就不会发生。即使是深奥的数学内容教师也要力求用浅出的方法告诉学生,并尽可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为兴趣的生长打好根基,让他们感到:“原来这些东西我也能理解,我也会。”教材内容过深或过浅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会妨碍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发展。教师只有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在揭示数学和社会生活的奥妙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顺利地形成与发展。因此,对于学习基础或能力稍差的学生,课前复习本节用到的旧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2.发掘数学本身的兴趣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史中,蕴藏着丰富的兴趣因素,教师要进行发掘和加工。如“阿基米德为国王识别黄金王冠掺假”(体积的计算)、“古印度象棋大师要求国王奖励”(幂指数的大小)等趣题,都有兴趣因素。如果在教学中,教师适当介绍一些寓理深刻的趣题趣例,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生平、趣事,一些世界名题的历史典故,一些似是而非的数学诡辩,等等,必能妙趣横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好奇。
3.把教学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数学有用有趣。
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把数学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有用,通俗易懂。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它的生动性、趣味性和鲜明的色彩性有助
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变有趣为乐趣,培养学生的兴趣
1.创设一定的任务条件,让学生感受达成目标的乐趣。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特别是具体的可操性较强的目标,或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产生悬念,促进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手段。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师只有让学生积极地、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实证明,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学生参与得太少,会磨灭学生的参与性与创造性,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并且在听课时容易分心,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开发。因此,教师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想、让学生讲、让学生做、让学生充分地调用自己的各种感观,尽可能地减少学生单纯听的时间。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满堂灌”,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兴趣。
如学生组成学习研究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知识的学习与研讨活动,并形成组间的竞争机制,发挥团体的力量。学生在为小组、为自己获得成绩的过程中,积极地参与每一个环节的思考与训练。课堂气氛浓烈而宽松,学生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统一中,知识与学习的兴趣都会得到提升。
三、变乐趣为志趣,培养高中学生的兴趣
高中阶段能形成数学学习志趣的学生是少数的,但教师不能因此而放弃对学生学习志趣的培养。
1.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以形成志趣。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研究性课题能促进学生思考、总结、归纳和创新,在这种形式的长期熏陶下,获得成功的学生将逐步形成学习的志趣。
2.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形成志趣。
教师进行数学开放式教学,以及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给予学生更多的联想和创造的空间,让学生了解和参与社会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案设计,使学生对数学对社会的作用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志趣的形成。
3.鼓励学生质疑与提问,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兴趣小组、开设讲座与选修课、开展数学竞赛、举办墙报、撰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其享受艰辛劳动后的成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志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50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