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中年级家庭教育中习惯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景中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室,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在这里生长、成长,习惯在这里养成,教育从这里开始,情感、是非好坏善恶观念、信念在这里奠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肩负着抚育培养后代成长的重任。每个孩子从生下来到长大成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疑虑,这些都需要父母给予帮助、引导与解答。
  家庭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人生启蒙,是左右孩子一生的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如何让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能够做到更加科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呢?这还要从培养习惯说起。“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可见培养习惯的重要性。小学三、四年级是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见解。
  学生的习惯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活习惯的培养;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两种习惯同为习惯这个树干上的两个分枝,不能割裂开来讨论。
  一、生活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与人交际的习惯。
  中年级是培养孩子情绪控制能力的关键期,情感发展由易变性向稳定性过渡,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小学三年级(8―9岁)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四年级是培养孩子良好情感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教育和引导得当,就可以使得孩子的情感调控能力有较大的提高。随着学生情感生活的不断丰富,他们的道德感、理智感、友谊感、责任感、审美感、集体荣誉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孩子社会交往的重心由家庭逐渐转移到学校,同伴关系和友谊成为影响孩子的重要因素。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情绪控制能力还是很有限的,需要家长的悉心呵护和耐心引导。正是由于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孩子会遇到各种困扰,比如“今天和那个小朋友闹别扭了,为什么隔壁妞妞的游戏机不给我玩?”家长在这一时期要充分关注孩子,如果孩子在这一时期在家长的帮助下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能够体会到游戏的快乐,感受到除了亲人,来自于朋友的帮助和关心,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孩子会感到幸福和快乐,反之,将造成孩子孤单的性格,甚至发展成为问题学生。
  2.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念,能在家长的指导下对一些事物有正确的认识,也就是说家长可以通过讲道理、以身示范的方法让学生明辨是非,因此,这一时期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让孩子堂堂正正做人,在做人的基础上成才。事实上,能够很好地做人,很容易在某些方面成才。而在现实社会中,却有很多例子表明,有些看来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往往因为品德不良最终走向歧途,更有很多成人事业初成却因为品德问题而身败名裂,最终失去了事业发展和成功的机会。对于中年级孩子来说,首先要培养爱心,与人为善;其次要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再次要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最后要多多进行社会交往,在交往中明辨是非,提高道德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做事有条理的习惯。
  进入中年级,学生面临一个很大的改变就是,课程科目的增多,课程难度的增大,随之带来作业量增大,需要书写的东西增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合理利用时间,做事能够有条理,活而不乱,有条不紊。经常听家长抱怨:“升入中年级后,我孩子干事怎么这么慢啊?都多长时间了,作业还没写完,在那儿坐着也没完啊,不知道干什么了?”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曾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永不下岗。有很多学生习惯问题都是出在家庭教育的问题上,学生拖拉,做作业慢,容易引起思考问题慢。这与孩子生活习惯有关,如吃饭慢,家长自己就拖拉,常迟到。家里常有客人打扰,爱打扮。从起床到卫生间洗脸刷牙都需要半个小时。等长大了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才知道他已形成习惯改不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父母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任何事情都要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以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影响孩子,如在家做事时主动勤快,有条理,脏衣服不乱塞乱放,换下来就洗,上班前总是将房间收拾整齐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孩子做事有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父母坚持要求,反复强化,不断激励并加以督促引导,就能使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学习习惯的培养
  1.以书为友,终身受益。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好书会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进而受益终生。家长怎样指导孩子读书,才能促进孩子的智能发展呢?首先,遵循规律,培养兴趣。兴趣是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没有了兴趣,那么再好的书最终只会是摆设。习惯决定一切,孩子一旦养成读好书的习惯,将会终身受益,会渐渐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须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正如美国巴尔博士所说:“孩子的心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得到命运的收获。”所以,家长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恒心,关键是在孩子心灵上播下读书的种子,待习惯养成后,就不须为之操心了。
  2.掌握方法,事半功倍。
  进入中年级,孩子在课堂上需要学习的内容增多了,教师传授的东西也比低年级多了很多,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跟上教师的节奏,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这就需要学生学会正确学习的方法,养成科学学习的习惯。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习惯上,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样既能培养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听讲的兴趣。其次,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再次,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时,家长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尝到胜利的甘甜,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最后,养成及时改错的习惯。让孩子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别字举例”、“错题汇编”等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类似错误。通过培养这种科学学习的习惯,相信孩子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又不会觉得身心疲惫。
  3.认真书写,学做真人。
  进入中年级之后,相当一部分孩子和家长不重视书写,认为它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的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高低,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事情。“字如其人”,这话不假,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孩子,很难做好别的事情。因此,重视并及早提出对书写方面的要求,孩子不仅能提高书写质量,得到众多良好评价,而且能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整体素质。
  有人说,孩子的心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理想,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习惯决定命运,所以要使孩子学业成功,学会做人,要从培养良好习惯开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94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