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乐学以致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晓珍

  一
  大学者章太炎说过:读《百家姓》不如读《三字经》;读《三字经》不如读《唐诗》;读《唐诗》不如读古代散文;读古代散文不如读诸子百家;读诸子百家就读其中一本――《论语》。但是对于《论语》的教学,老师们却是想爱你不容易。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学生不愿意阅读
  《论语》作为孔子的言论记录,一问世就受到人们的尊重,汉代之后,它几乎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之书。《论语》经过朱熹的注解后,便一直是科举考试最重要的教科书,宋元明清几朝的做官人、读书人无不受其影响。纵是科举废除以后,《论语》还是读书人经常诵读的书。今天,该书仍是一版再版,发行量之大是惊人的。书中许多词语,即便是在这白话文的时代,仍被人们在书面上或口头上常常使用。但是现在的学生们却觉得《论语》枯燥乏味,书中的许多要义觉得难以理解,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们却一个个还是云里雾里。
  (二)不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的理解总是和文章之间隔了一层窗户纸,看不透文章的真实思想。总之是搞不懂,自以为得其实,往往是自己的主观臆断,与文章的真实想法差得很远。比如《论语》中有这么两段文字: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问:“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孔子的“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否矛盾?为什么?针对这个问题许多学生都认为矛盾,因为“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是只不过在这上面做起来不厌烦,教别人不懈怠。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不到想不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出来而不能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两者的意思本来就是相反的。而实际上,这里的两句话并不矛盾,因为前者说的是教学方法,后者说的是教学态度。
  (三)不能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学生们学《论语》就是为背而学,脱离实际,总是觉得孔子的思想高高在上,孔子应该是灰色的。于丹说过:在她的心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其实真正伟大的思想绝不会只适用于一时一地或一人。它们总是具有普遍的意义,也应该具有普遍的意义。
  二
  想要让学生喜欢《论语》,首先要让他们产生兴趣。《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孔子将“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他认为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应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这也许是“乐学”思想的萌芽和源头。教师为了让学生“乐学”,首先自己要“乐教”。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以教师的乐教引发学生产生乐学的效应。教师在乐教的驱动下,要想方设法不断赋予学习以新意和变化,让学习的过程充满情趣,把学生领进语文学习的乐园,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的延伸。由于能扩展视野,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没有必须完成的作业,它备受学生欢迎。比如活动课,它能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别忘了,“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于是在上《论语》之前,我组织了一系列活动。
  (一)参加祭孔活动。衢州的南孔家庙每年9月都有一系列的祭孔活动,我校每年都要派学生参加。祭孔大典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仪式,它经过了2500多年的历史沉淀,已经包含了太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存在于历史冰冷的竹简中,而且关乎当代中国的崛起,关乎中国以什么样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关乎中国人对自己民族的看法、对历史的态度、对自我的认识。因此这样的活动告诉所有中国人,要踏踏实实地做好今生,要做君子,要仁者爱人,修身齐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二)网上拜访孔子。(1)进入“中国孔子”网站;(2)浏览孔子博物院;(3)搜集孔子箴言名句。这些网站中有许多有趣的东西。利用网络,了解孔子是当今人类的导师之一,纵观孔子的一生,他都在不断地勤奋学习。尽管他已成名,仍在不断地努力工作;尽管他是朝廷命官,仍努力释放自己的能量,传播文化,使百姓安居乐业。
  (三)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千秋史话”节目之《孔子》和《百家讲坛》的《于丹〈论语〉心得》,电视往往是很有吸引力的。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全方位地感知孔子及其思想。
  (四)探究性学习。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你有疑,特别是“无疑之疑”吗?在适当的时候老师提出自己准备的问题,如果老师不能当场解决,学生可以上网搜索,直到得出满意的答案。
  (五)创作和演出儒学校园剧本。衢州是历史文化名城,2004年9月27日至29日,孔子诞辰2555周年之际,在孔子嫡裔聚居了870多年的衢州市,第一届中国衢州国际孔子文化节隆重举办。衢城10多万群众欢聚一起,参与、观看祭祀典礼、舞龙舞灯等各种纪念活动。除了典礼,孔庙里还举办了多种纪念孔子的活动。从2004年开始,市政府和市教委每年都要开展声势浩大的祭孔活动。市教委更从2008年开始开展校园儒学剧本的创作,就是以《论语》中的儒学思想为核心,以校园中的能体现这种精神的生活相结合创作剧本。这项活动不仅能让老师更透彻地了解孔子的思想,还能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剧本的创作和全市校园剧本的表演赛。
  (六)《论语》辩论赛。这项赛事历时5个月,涉及全市所有高中,赛事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已经成为了本地广大中小学生学《论语》活动的展示平台,最吸引他们的是决赛获奖选手会全部参加祭孔大典。通过辩论,同学们用孔子的语录来解读身边的事,比说大道理更好看,也更精彩。
  在新的课改中,语文老师要思考:在教学中如何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组织谈话内容,给学生留下广阔的自由驰骋的思维空间,迅速有效地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问题,调动他们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要方法特新奇,好看、好听、好玩,能满足学生多种感官需求或有特殊的心理感受,让学生在众人面前展示了自己的长处,得到了表扬、鼓励,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自尊心,并且学习中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产生了探究的欲望,进入了愤悱状态,也许他们的学习就上一个台阶。但是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困惑还是难免,但愿每个教过《论语》的老师能多交流心得,多谈体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0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