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的难点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德全
摘要:为了主动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教育、文化发展的需要,以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原则,充分利用高校较为齐全的学科门类,挖掘教学资源,并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建立开放、灵活并相对稳定、科学规范的教学教务管理机制。高校的学分制实行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分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089-01
一、学分制的定义和背景
学分制是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学制度。1872年学分制真正成为一种教学制度是在哈佛大学实现的。1917年,当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率先在北大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开创我国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之先河。学分制是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什么是学分制?《国际高等教育百科全书》中的定义是:“衡量某一教学过程(通常是一门课)对完成学位要求所作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
二、高校中实施学分制的意义
(一)转变了教育观念、促进了教学改革。学分制的实施,给了学生更多自主权,特别是学生对专业、教师的选择,促使教学管理必须适应灵活多变这一特点,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适应学分制改革的需要;促使教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必需转变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了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改革。
(二)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学生成为知识的奴隶,个性受到压抑,创造力难以发挥,绝大部分学生是有所学而无所用。学分制的实施,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学生不仅对学习感兴趣,而且能把学习作为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来做,学生个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高校中弹性学制的实施。学分制下不存在严格的年级和学习年限,便于有特殊情况必须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
三、高校实行学分制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一)教育教学观念滞后。社会公众及学生对学分制了解不多甚至有误解,部分高校的领导和教师对学分制工作有畏难情绪,或者受传统教学管理思想的惯性影响,不愿改变早已习惯的教学管理方式,致使一些试点学校进展缓慢或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多大实质性的突破。
(二)相关政策尚未配套。学分制的实施,不仅需要高等教育内部政策的协调,如招生、学科建设、跨校选修、学分互认、重修、毕业等等;而且还需要教育与外部政策的协调,诸如与物价部门、人事部门和劳动部门的各项政策协调。
(三)课程结构难以处理。由于高校课程设置门数多,必修课多,学时量大,各种约束条件复杂,这些因素决定了必修课程不可能压缩太多,而必修课中的统考课英语、计算机应用的学时上级主管部门有统一的规定,不能削减,只有在专业必修课中“精打细算”。如何既保证培养规格,又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各类课程的比例关系难以处理。
(四)课程安排难度大。高等教育市场导趋势明显,专业设置会根据市场的变化适当进行调整,有可能不连续,可能课程名称、学时都有变化,几门课程合并和一门课程拆分的情况也有。要提前或延后毕业的学生若错过了当年开办专业的时间,要选修原入学专业制定的教学计划所设置的课程就有可能无处可选。反复重修可能性大,开不了班延缓学生毕业的现象有所发生。
(五)用人单位准备不足。由于学生在统一时间毕业己多年形成习惯,社会各行业对弹性学制不了解,对于非正常时间毕业的学生有偏见,会误认为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而被提前赶出了校门,用人单位“不敢接受”。这就有可能给学生带来不应有的麻烦,除非万不得已,大多数学生还是愿意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
四、高校中学分制实施的措施
(一)规范学分制的基本流程。
(二)改革课程设置,推行模块化教学。 在面对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分段制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根据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等专门人才的要求,系统调整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课程结构,确定各专业的培养规格和要求,要特别重视复合型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按“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设置原则,在低年级设置人文、社会学课程平台和法学等基础课程平台,在高年级设置柔性专业模块方向,以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三)改革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明确培养目标。贯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增加人文及社会知识类课程高度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各种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高校在教学计划改革的过程中,素质课程应该逐步达到总学时的30%左右,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
(四)各相关单位要对学分制的实施给予支持与协助。要逐步改革学费收缴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确立教师在学分制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加强教学管理建设和质量监控、建立教学及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充分调动和利用校内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全天优质服务,以确保学分制的顺利实施。学生管理部门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积极研究打破班级、年级和专业界限的情况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5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