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晋

  养成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是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学生在活动中吸取教训,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方面信息多渠道、多极化的日夜变化。面对新的形式,学生的养成教育出现了新问题:多数家庭比较富裕,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随便花钱吃零食,挑吃挑穿,加上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为保证学生学习,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孩子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怕苦怕累的不良习惯。面对养成教育的新问题,沿用过去的老思想、老办法已经难以解决传授知识和学生德育养成之间的矛盾冲突。如何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呢?
  
  一、定目标、严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它是一个知、情、意、行相互转化、相互助进的过程。因此,养成教育应根据小学教育和儿童特点,按照全面性、可行性、适用性、循序渐进性、差异性的原则,针对学生现状提出“五项教育目标”和“七会六不五节约”。五项目标:知道勤劳俭朴与个人、社会、家庭的关系;组织趣味劳动,养成爱劳动的习惯;爱惜粮食,珍惜各种用品;衣食俭朴,作风正派;温和、忍让、礼貌待人。七会六不五节约:七会:会保持个人卫生,会自己收拾房间,会洗自己的东西,会扫地清理垃圾,会上街买菜购物,会下厨煮饭,会整理书包;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吃零食,不比阔气,不打架骂人,不进网吧;节约一粒米,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支笔。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二、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学科教学是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要阵地。充分利用品德课对学生进行继承教育;利用语文课教育学生搞好自身劳动,用语文美育内涵加强学生节约、艰辛、俭朴、抗腐等思想教育;利用数学课教育学生不乱撕乱扔,爱护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利用科学课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动手制作的能力等。
  
  三、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训练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多次重复出现的过程。因此,它需要多重刺激反复训练。可结合社会、学校、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反复进行行为习惯训练。(1)根据学生特点开展“五节约”、“比一比”、“赛一赛”、“爱劳动我第一”等活动。结合班级实际,教师“讲一讲”,学生“说一说”勤劳俭朴的故事。主题班会进行“为什么要节约水电”的讨论会,举行各式各样的劳动大赛,如钉扣子、穿鞋、煮饭等竞赛活动。(2)手拉手,校村联谊。组织学生到农村考察,参观农民种地,让学生从实际观察中理解“粒粒皆辛苦”。通过“手拉手”让学生与农民对话,了解农村生活的艰辛,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学校、家庭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学校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联系等手段,向家长宣传德育教育的目的、意义、教育方式等,让家长积极配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礼貌语言”的训练。
  
  四、充分发挥激励作用,使养成教育活动有生气
  建立个人评价、班级评价、学校评价、社会评价等多种评价的形式,让全体教师、学生、家长都来参加评价。个人评价采用先自评,再组评,最后教师评价的方法,评出每期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等。为了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学校可专门设立进步奖。对班集体评价采用先由班级自评,再由教师评,最后由学校行政评定的方法,评出“文明班集体”“优秀班集体”并设立流动红旗奖。这样能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好胜心,使养成教育活动富有生气。
  新时期的养成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既要教育学生做勤劳、孝顺、忍让等传统美德的人,又要让他们成为一个有效益与竞争、开放与创新、民主与法制等观念的现代人。这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结合实际,坚持以德为先,坚持对“养成教育”进行长期探索、改进和创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202.htm